实例育种之六:神奇的亚运冠军(一)
夏夜,暑气逼人。天上没有星星,也没有月亮,使人更加感到夜的沉闷。唯有一处,灯光闪亮,人头攥动。人们三三两两地交谈着,脸上闪着兴奋的光。
这里是位于省体育场的济南市信鸽协会集鸽现场,时间是1990年8月16日晚。
刘小陆头冒热汗,两眼放光,手里提着笼子,从拥挤的人群里挤来,兴奋地说,“坚利哥,看看这几只行吧”。
我并没拿鸽子,而是让他把笼子摆到地上。我看到里面有五羽鸽子,除一羽灰外其他四羽全是雨点。
四羽鸽子昂首挺胸,只有一羽小体型的雨点拱头缩背,蹲在笼子一角。我的目光停留在它身上。我想起1020公里天水冠军当年上笼时的情景。
“拿这只看看”,我说。
这羽鸽子一上手便缩头弓背勾爪,腰部丰满,肌肉柔软。再看头部,细喙尖嘴,薄细眼皮,目光犀利,除了身上的雨点略浅点,其他各部同天水冠军如出一辙。
“这就是那对鸽子出的?”我问。
“对,”小陆答道,“就是年龄小点,10个多月”。
这时我食指一摸忽有所感,“带蛋了?”我问。
小陆目光游离,环顾左右而言他。
“这只鸽子返上代遗传,和天水冠军一模一样。飞这样的天,有戏。但要带蛋就玄”。我把鸽子放进笼子。
直到这羽鸽子拿了冠军,小陆到我家报喜时才告诉我,集鸽时前一天刚下了头蛋。自然这是后话。
1990年9月中旬亚运会在我国首次举行,自然是一件大事。为了烘托氛围,中鸽协决定在亚运会举办前举行一次全国迎亚运1000公里信鸽大赛,约有100万羽鸽子参赛。比赛分规定点和自定点。凡距北京1000公里空距的地区放北京,距北京不够1000公里空距的地区,均按等距离自定地点参赛。济南市自定点为湖南长沙。
组织者的意图固然不错。但却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八九月天气闷热雷雨频繁不说,正是鸽子倒毛时节。七零八落九倒齐嘛。
尽管如此,广大鸽友热情高涨,踊跃参加,毕竟是我国首次举办亚运会,机会难得。大家倾棚而出,拿出最好的鸽子参赛。
然而任何事情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性,违背了就要吃苦头。这次比赛轰轰烈烈开始,凄凄惨惨结束,比当年放死亡赛线天水还惨。全市起站近7000羽鸽子,终点站只归三羽。而全省只归18羽。
确确实实的一将成名万骨枯。
亚运冠军足环号为:89,011418,雨点黄眼雌。1989年10月13日出壳。
它的神奇之处在于:父母都是6,7个月的小鸽(这在当年远程时代是不可想象的);本身年龄幼小,刚过10个月(在当年远程时代同样很难想象);带蛋上笼。此为比赛大忌。更要命的是,它刚产第一个蛋,带第二颗蛋上笼,气血亏损更甚。然而,就在这种情况下,它赢得了这次艰苦比赛的冠军,而且获全省亚运会品评亚军。
更神奇的是它父母的姻缘配。而引起这段神奇姻缘的是一羽同样神奇的鸽子——无环雌。
(下篇预告:神奇的亚运冠军之二“神奇的无环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