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坚利
1953年生于济南,祖籍烟台。 12岁开始养鸽,后中断。1982年正式起棚参赛,以李梅龄种传人张顺奎2300公里玉门父亲老白条近亲直子打底,后又引进魏振武2225公里玉门冠军九龙王直子,汪顺兴吴淞黄金配对,高俊华高家绛及一批2000公里高名次鸽。 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26年磨一剑,一路国血到于今,培育出自己的品系——天水系。 老国血展现新风采。26年来,天水系除在特殊年份停赛外,每年逢赛就进前10名,发挥之稳定令人感叹!共在“放鸽难”的济南获冠军 22 次,亚军8 次,季军5 次,殿军9 次,优胜鸽难以计数。 赛鸽同时不忘笔耕。 自82年开始,先后在省市多家新闻媒体及《中华信鸽》《翱翔》《鸽友》等多家赛鸽杂志上刊登稿件几百篇。并有三本赛鸽专著问世:《赛鸽者成功之路》(山东科技出版社,1990年出版)、《优胜鸽的奥秘》(山东明天出版社,1992年出版)、《怎样保持鸽子的健康》(内部发行,1994年)。 国血撼我心,我为国血狂。 中国人养中国鸽。 工作经历:十六当兵,十八入党,二十三提干——学员,业务参谋,宣传干事。 转业后先后任区政府办公室秘书科长,法院研究室主任,办公室主任,法警队政委。2003年晋升为三级警监,开全国4000多个基层法院三级警监之先河。 92年由济南出版社出版发行法律专著《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利》,《山东法制报》《济南日报》等多家媒体连载。 曾荣立集体一等功一次,集体二等功三次。个人二等功一次,个人三等功二次。 现已退居二线,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爱鸽的惬意生活。 加入时间:2007-05-30
文章
112
人气
留言
4
首页 > 正文

育种是个人行为——关于育种话题之二

时间:2008年08月22日    浏览:评论:0


              育种是个人行为——关于育种话题之二

    上次说到国人对洋品种的泛承认,对本土品种的不承认问题。这实则是国人劣根性在赛鸽领域中的反映。这是需要我们认真反省的。

    这次从官方层面开谈,说说育种行为的定性问题。

    育种是一种什么行为?是民族行为,国家行为还是个人行为?我非常明确地认为,育种不折不扣地是一种个人行为。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呢?这是因为,官方的态度使我对此产生疑问。

    不是吗?假如育种是个人行为,那就是纯个人意志体现,至于品种的好坏,品种的名称,纯是个人喜好,与他人何干?

    如果你品种好,得到广大鸽人认可,便可发扬光大;如果你品种不行,则渐行渐远,自生自灭(指在赛鸽大环境中,小环境中鸽主照旧自得其乐)。如此简单。这也是百多年来洋人鸽坛上一直存在的现象。

    而在国内,情况则完全不同。

    你想育种,谈何容易?品种是你想育就育出来的吗?那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门面。育不好让洋人说三道四不丢民族,国家的人吗?

    因此,这个关国家得来把。具体讲,就是中鸽协把关。从这个层面上来看,谁能说育种行为不是民族行为,国家行为呢?

    就其本质来说,赛鸽运动是民间运动。这项运动的发起,组织,实施等一系列运作过程都应是民间的,国外的赛鸽俱乐部就是如此。

    这是符合其自身规律的。芸芸众生,大千世界,万物皆有其自身运行规律,人们只能遵循,不能违背,否则就要吃苦头。

    而我国的信鸽协会被纳入官门之下,则又是一大中国特色。这实则是一种计划经济行为模式在鸽界的组织表现。落后时代,急需改变。

    组织体制如此,无品种的问题就不足为奇了。

    因为,民间形成的品种,必须得到官方承认才可。而官方又迟迟不肯任命或说不知如何任命(因为没有任何具体操作条款)。于是就造成这样一个上下八十年,延绵千万里,十三亿大国,三十万鸽人,竟无一品种(按中鸽协章程论)的中国鸽坛之怪现象。

    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上不在下。但官方声音并非如此。

    自上世纪80年代初中鸽协成立以来,无论从杂志上抑或是会议上,反反复复提出育种问题。认为没有品种的原因是广大鸽友重竞翔轻科研。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重比赛,轻育种。

    从当时这种提法就可看出,官方将育种行为看成国家行为。既然如此,它就很神秘,非一般人能为。因此提法上也不直接说育种,而用科研代替。

    实则育种一点也不神秘,反而十分简单。

    不是吗?当初是詹森想育种还是李梅龄想育种?他们的初衷仅是怎样让自己的鸽子飞得更远更快。几年下来一不小心成了品种。如果说李梅龄博士懂遗传学,而詹森则实实在在是个没上过学的农民。

    按照遗传学说道,一个物种达到一定群势,外貌趋于一致,内里有相同性状,能与其他物种相区分,即为品种。

    而作为赛鸽来说,如果不固用某代种鸽,任其繁殖,几年十几年就可自成一个品种。扬阿腾从引鸽到清棚不过10年,而李梅龄种大名叫响时仅仅三年。

    尽管时下的赛制使大多数鸽人心浮气燥,年年换种年年无种。但固守一枝潜心养鸽一不小心育成品种的也大有人在。这些品种怎样现世?按现在规定,恐永无出头之日。一方面大喊无品种,一方面有品种又不承认,这种咄咄怪事何时了?

    有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从认识上解决问题,从体制上解决问题,还原育种的个人行为本色,才能出现万紫千红的景象。否则,中国赛鸽将永无品种,中国将永远是洋人的最高买府,中国飞向世界将永远是一句空话。

 

0

中华信鸽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2-2010(China Racing Pigeon)www.zhx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户服务QQ:527574510 690793429

电话:0551-65301739 传真:0551-65301769 Email:0086@zhxg.net

ICP证B2-20060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