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鸽的不同种性(特别是原始种性)它们彼此必然在外观的差异上充分体现出来。从羽色上可分黑色、白色、瓦灰、红酱、雨点五个大类,从眼睛上可分桃花、鸡黄两大类。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原始种性有严格的属地性,其差异可以从外表形态和生理特性来区别,例如欧洲的鸽子体型较大,大多属赛鸽型,有很强的归巢性。亚洲的鸽子体形较小,大多属观赏鸽,放飞归巢能力很差。所以我们现在研究的赛鸽,其种源主要来自欧洲,包括当年侵华日军遗留在中国上海吴淞的一批军用通信鸽,大都也是来自欧洲进口的。当然,生理特性可以通过后天不断培养,用强化训练的方法在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中加以筛选。欧洲很早就将鸽子运用于军事和民用通信,在长期的人为培育中加强了它的放飞归巢能力。而北京的观赏鸽,是以宫廷观赏为目的,所以它们的型体丰富多彩,欣赏价值很高,归巢能力却很差。所以我们不可能在培养赛鸽的引种中,采用北京观赏鸽来作为赛鸽培育的基础种鸽,因为在它们的基因中归巢性本身就很差。
我们这里要讲的是信鸽的种性遗传,讲究的是鸽子的放飞比赛,所以就必须要研究欧洲的鸽子。可以说世界几乎所有的赛鸽,究其历史,种源都是从欧洲扩散开的。就我国而言,上海的李种是李梅林先生从德国引进的,创造出优异放飞成绩的种性,羽色以黑雨点为主系,以及由该主系延伸出来的一系列杂交优势支系。所谓吴淞鸽是当年日本军界从荷兰、比利时引进的,创造出优异放飞记录的种性,羽色以瓦灰为主系,以及由它延伸的支系。
一只好的赛鸽,必须是自身和家族曾经创造优异放飞成绩为条件的。而一只好的种鸽,则不一定要求其自身创造放飞记录,但它必须是创造辉煌成绩的家族后代,而且必须是这个家族血缘的主系基因优势在它体内反映和显象。我们知道,培养一只优秀的赛鸽必须要以优秀的种性为基础,而种性显象是识别种性的基础。如羽色、体形、鼻型、嘴型、眼睛、脚爪、等特点,都是鸽子种性遗传中的生理外相反映。因此,种性特征是我们在运用杂交优势时必须要抓住的切入点。种性显现越单纯,遗传基因就越强,一旦这个种性家族有着辉煌的放飞成绩,那么这个家族中种性显现越单纯的鸽子,作为基础种鸽就越好。
现在我们来讲什么是信鸽种性显现的基础特征。以人为例,我们很容易就能分出混血儿,是因为我们对人类的基础种性太熟悉。我们知道,按肤色可分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眼睛有蓝、黑、褐,头发有黄、黑、褐,体形特点:鼻梁高的是白人,鼻孔大的是黑人,体型相对小巧的是黄种人。他们的地域性我想人人都知道,这里就不多叙。
信鸽也一样,它的原始种性特点从羽毛上可分白鸽、黑鸽、瓦灰、红酱、雨点。从眼睛上可分桃花和鸡黄两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