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忠荣
甘忠荣,成都人,1964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现西南政法大学)毕业后分在贵阳市省级机关工作。次年底因支援三线建设,怀着满腔热情到六枝特区(当时为矿区)。先在公安、后在法院工作。因有写作爱好,对法学和司法有研究兴趣。在任职期间,常挤时间侧重在法学领域向国家级和省级刊物投稿 ,幸被一再刊用。(京、津、沪、及本省)也多次接到出席全国性学术会议(法学方面)的邀请。相当一部份编辑部、出版单位来函联系将拙作收入所编丛书(如《中国跨世纪改革发展文献》等等)。上世纪五十年代,在成都读中学时,由于受历史老师孙老师养鸽(外籍鸽;有“原环鸽”)影响,而养孙老师能飞数百公里的“洋鸽”。参加工作后,也时断时续养。养时,每年均高位获奖。(前十名;冠亚军也曾多次获过)也曾被选为鸽会负责人。因有养鸽爱好,历来又有留意搜集赛事报道、有关种、养、训以及研究信鸽文章、书、刊的习惯。作者养鸽,纯属中小学爱好的延续。参加工作后时断时养。 是娯乐型从不是重金引种。从未用高价买鸽。但在贵州高原,(王伟克先生称的:“不适翔地区”)育出了从武汉国家赛飞回六枝属千公里级的信鸽。(云、贵高原千公里难飞)在公棚,五百公里决赛也入围获奖。在本地也夺得过三关赛冠军(柳州至六枝450公里当日归;也是单关冠军;系该千公里雌之直女)。因故,还在献余热。  因长期从事法院工作,作了应作的工作,最高人民法院认为笔者“为我国社会主义司法建设做出了贡献”,受到颁证表彰。  我国信鸽竞翔活动起步晚,尚处于初级阶段。与赛鸽强国存在巨大差距。(尚无一个举世公认的快速中、长程品系。这是历史条件造成的。)鸽界面临的历史任务是:我国如何由世界第一赛鸽大国迈入赛鸽强国。虽然任务艰巨、道路漫长。但不举步不行啊 。不才愿为此呐喊。就此打住 。      甘忠荣先生联系方式联系地址:贵州省六枝特区人民法院  或寄:贵州省六枝特区平寨镇文化路(加手机号会收到)邮 编:553400宅 电:(0858)5324623         手 机: 13885876696            Email: ganzhongrong@126.com 加入时间:2007-06-05
文章
637
人气
留言
217
首页 > 正文

令人惊叹的“老窜”研究!

时间:2011年09月01日    浏览:评论:0
             令人惊叹的“老窜”研究!
   虞海明先生8月30日在《中国信鸽信息网》、《信鸽中国网》发表的《昆明的“老窜”惊现欧洲古董石版画》一文中称:云南的大鼻子“老窜” 是欧洲古董石版画中的大鼻子观赏鸽。并称:这是他“脑子里三十年疑问”、“从事鸽子的种姓研究”后,找到的答案!
  虞海明先生说:“在我从事鸽子的种姓研究,脑子里三十年疑问,竟然在“高手007”于本月28日发表的这几张古董石版画中茅塞顿开!这不就是云南的大鼻子“老窜”吗?! 
    他说:我至今不知道昆明本地语中老窜是什么含义。但我知道它作为一个鸽子品系的名称在昆明鸽界是确确实实存在的。甚至这样的品种在鸽市作为观赏鸽至今还能买到。”
    他还说:我没有养过它们,也不知道它的放飞情况怎么样,只听过昆明鸽友说过五十公里还能回来,而且还很稳,我当时甚至连这点都不信。但如今看了这一百多年前的古董鸽子石版画我找到了答案!它作为当年美国队带到云南来服役的军鸽应该是可信了。大家知道美国的鸽子是哥伦布以后带去的,殖民者当时在那块幅员广阔、交通闭塞土地上的通信需要,他们带去的只可能是信鸽。
    真是如此吗?
  虞海明先生将昆明的“老窜”视为欧洲古董石版画中的大鼻子观赏鸽,作为研究成果公开发表确是一个“大发现”。但这一“研究成果”是不能成立的、也是荒诞的。尤其是作为《中国信鸽信息网》、《信鸽中国》的专栏作家,并以研究成果、答案公诸于世,是极不负责任的。
    首先,虞海明先生应弄明白云南“老窜”是何意?虞海明先生说,我至今不知道昆明本地语中老窜是什么含义。但又说,我知道“这样的品种在鸽市作为观赏鸽至今还能买到。”
   为说明问题,让了解此情的云南省鸽界老前辈来回答吧。
   云南省信鸽界老前辈董天敏先生在《云南信鸽》一文中明确对老串鸽作了十分简要的解释:“云南老品种信鸽一般叫老串鸽”。(见昆明市信鸽协会主办的《信鸽爱好者》1980年第一期)即是说,老串鸽是云南老品种信鸽。这与欧洲古董石版画中的大鼻子观赏鸽风马牛不相及!
    其次,云南老串源于日本、美国的军鸽。
    所谓云南老串鸽又是什么样的鸽子?它们原来是些什么样的品种?在《云南信鸽》一文中,董天敏老先生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美国的军鸽应用于中缅边界战争中。日本投降后留在云南腾冲、保山、松山一带的日本军鸽被美军缴获。这些鸽子同美国的军鸽一部分被带回美国,“一部分被赠送或飞散流失到云南民间。另外当时美军驻昆部队也遗留一大批军鸽在昆明曲靖一带”。“这些就是后来被称为老串鸽的主要由来”  。
      董天敏老先生还说,这些鸽子由于军需上的防鹰,负重,亲和及全天候的选育淘汰,其体型和鼻瘤较大、性情温和,到了民间养鸽人手里,“多数被误认为是肉用鸽或观赏鸽。”
     他同时指出:一些信鸽老前辈如陈文广、蔡永山、徐元宰、刘昆、李天佑等了解这些鸽子的性能和特点,收集保存了一些优秀军用鸽,致力于品种改良。而所谓小麻左、贺姆、五零系、松山红绛就是这批军用鸽中的一部分优秀品系。
      因此,虞海明先生将欧洲古董石版画中的大鼻子观赏鸽解释为“昆明老窜”实系误释!而虞海明先生还说是“对欧洲赛鸽品系的研究”。亦系误导。
     研究是应用科学的方法探求问题答案的一种过程。研究结论须有根有据。离开科学的方法、无依据得出的答案必然错误。作为《中国信鸽信息网》、《信鸽中国》的专栏作家,将欧洲古董石版画中的大鼻子观赏鸽解释为“昆明老窜”,并公然还以研究成果、答案公诸于世是极不严肃的。特别是:观赏鸽与信鸽是不同的品种。观赏鸽不能育出信鸽!
   附:虞海明 《昆明的“老窜”惊现欧洲古董石版画》
           2011-8-30 18:00:05 《信鸽中国》
    在我从事鸽子的种姓研究,脑子里三十年疑问,竟然在“高手007”于本月28日发表的这几张古董石版画中茅塞顿开!这不就是云南的大鼻子“老窜”吗?!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我至今不知道昆明本地语中老窜是什么含义。但我知道它作为一个鸽子品系的名称在昆明鸽界是确确实实存在的。甚至这样的品种在鸽市作为观赏鸽至今还能买到。
    我上世纪80年就听老昆明鸽友说过,这些鸽子是当年飞虎队从美国带来的。我似乎不敢相信它会作为军鸽被飞虎队看中来到中国。因为我一直怀疑它是作为一种观赏鸽存在于世,可它决不属于北京鸽,至于它的出处一直是我脑子里的有一个疑问:为什么美国人要把观赏鸽带来抗战呢?
    我没有养过它们,也不知道它的放飞情况怎么样,只听过昆明鸽友说过五十公里还能回来,而且还很稳,我当时甚至连这点都不信。但如今看了这一百多年前的古董鸽子石版画我找到了答案!它作为当年美国队带到云南来服役的军鸽应该是可信了。大家知道美国的鸽子是哥伦布以后带去的,殖民者当时在那块幅员广阔、交通闭塞土地上的通信需要,他们带去的只可能是信鸽。
     听说当年飞虎队的军鸽,在抗战胜利后随飞虎队解散而流落在民间,后来被陈文广这一代人收集,并由他将一部分“老窜”品种带进了新中国第一支军鸽队(昆明关上军鸽场)。后来的发展如何,陈老应该是最有发言权威的。
    作为对欧洲赛鸽品系的研究,我希望现在还养着“昆明老窜”的鸽友一起顶一下,拿出你们收藏的正宗“老窜”,让全国鸽友开开眼。
                                             作者:虞海明
                                           2011年8月30日
      声明:本文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0

中华信鸽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2-2010(China Racing Pigeon)www.zhx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户服务QQ:527574510 690793429

电话:0551-65301739 传真:0551-65301769 Email:0086@zhxg.net

ICP证B2-20060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