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民
文章
27
人气
留言
61
首页 > 正文

鸽界十大谬论之一

时间:2013年07月03日    浏览:评论:1
    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一些通常看似正确的恰恰是谬论。如:

一、在中国鸽界被引以为荣的“国血”

  1、“国血”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产物。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李梅龄、汪顺兴等为代表的极个别中国赛鸽人,他们培育的信鸽实现了空前的突破,在此之前飞200公里南京站归巢率都很低。而且战胜了当时不可一世的西侨赛鸽人,对当时的中国鸽坛无疑产生深远的影响。可我们必须理智分析:当时中国处在殖民统治时期,信鸽还是以土鸽为主,可欧洲荷兰、比列时信鸽比赛已经有近百年历史,中国是在个别西侨的影响下才刚刚开始,上海信鸽组织最初也都是西方人,后逐渐李梅龄等加入。在中国的土地上开始有了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的鸽子,虽然说那时鸽子品质实现了突飞猛进,但也只是在极个别人手中,大多数人玩的依然是土鸽子。

  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当初不足30人的信鸽组织,50多羽天津站比赛,将李梅龄战胜个别西洋人理解为战胜整个西方信鸽,这是否夸大了“历史功绩”?

  2、由于当时一些比较先进的鸽子仅仅李梅龄等个别人拥有,得到“李鸟”“吴松鸟”就成为中国养鸽人最大的愿望,历经几十年后慢慢在中国大地扩展,且依然是这几个品种在唱主角,实在是因为贫穷落后,没有同国际社会更多的信鸽交流,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养鸽人将这些鸽子称之为“国血”是出自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中国超远程比赛是国血鸽子的最大亮点。“国血”鸽子的主要血统是德国鸽子和日本鸽子,而这二路鸽子都具有飞长距离的潜质,加之中国的地形、地貌适合飞超长距离,久而久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超远程比赛。我认为中国的超远程比赛具有现实意义,对提升、保持信鸽优良品质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但这个功劳不能完全归功于国血鸽子,因为事实上在超远程比赛中,已经有相当多不再是以前的国血,近20年来中国鸽子品种改良发生了巨大变化。若再将超远程比赛理解为国血的特质是错误的。

  另一方面,人们也不应当过分夸大超远程的意义,今后超远程比赛不会是全部和主要的赛事,1200公里以上的比赛归巢率已经相当低,鸽子的生理、心理极限也就在1200公里以内。

  现如今若再提国血,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分析都不利。我们将欧洲人鸽子称之为某某人品系,而将中国人自己的鸽子称之为国血,中国何时才会有属于自己的品系?都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许多人依然将“李鸟”“汪种”供奉在国血神坛上,是进步还是守旧?事实上这二个品系目前只有极少数人在参加比赛,个别人当古董收藏。物竞天泽,几十年来若国血鸽子屡屡摘金夺银,拍卖市场上应当是它们了。

    今日不再提国血并非是否定“李鸟”与“汪种”,而是澄清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有一更确切的定位。

1

中华信鸽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2-2010(China Racing Pigeon)www.zhx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户服务QQ:527574510 690793429

电话:0551-65301739 传真:0551-65301769 Email:0086@zhxg.net

ICP证B2-20060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