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古代,人们利用鸽子归巢的本能来传递紧要信息。后来,大家发现不同品种的信鸽飞行的速度不一样,于是就用信鸽来比赛,发展至今,已经演变为赛鸽运动。在中国,有很多喜爱赛鸽运动的人,我们安徽就有近万人参与其中,合肥的李春华就是其中的一位。
【配音】李春华是复员军人,退伍后在一家企业上班。因为喜欢鸽子,他从1986年开始饲养,当时只养了三四羽小鸽子。
(同期)那时候对鸽子还是一个迷茫期,不太懂,有的时候出差出去,把这鸽子带出去放了,放了有时候也归巢了,有一次放几羽鸽子,最后回来一些羽鸽子,我们感到很高兴,但信鸽子不一样,回来一羽鸽子我在想这些鸽子真是太有灵性了,这么远它能回来了,那时候放也只有100公里的样子,
【配音】虽然只有一羽鸽子飞回来,但是这对于李春华来说,已经是一个不小的震撼。那时候,因为一只受伤的鸽子,让李春华彻底的爱上了信鸽。
(同期)那时候还没有职业化,有一次我的鸽子,有一次在外面过夜时间长,腿被人打断了,气枪、弹弓打的多,腿断了过后,它都还回来了,但是回来一看这鸽子腿怎么断了,它对巢穴有一个恋巢感。
【配音】就是这只受伤归巢的鸽子,让李春华感到了它的魅力,此后他开始跟周围的鸽友学习,正规系统的去饲养鸽子。无论走到哪儿,李春华都会牵挂着自己的鸽子。
(同期)出差回来再晚也要去鸽笼看看,自己小孩都不着急去看,不是讲不看,首先第一步是要去鸽笼看看自己的鸽子,鸽子看过过后心里定下来了。这也是一个乐趣。有时候出去出差时间长了,心就在鸽子上了,
【配音】养鸽子时间长了,李春华开始带着自己的鸽子参加比赛。1997年的一次比赛,也改变了李春华的人生轨迹。
(同期)我获得了一个700公里冠军了,是97年,第一次获得700公里冠军。我正准备出去了,准备出差,结果早晨过去一看,鸽子都归巢了,整个合肥市没有一羽归巢,我领先亚军20多分钟,我当时是很喜悦的,很高兴的。
【配音】这个冠军对于李春华来说弥足珍贵,也正是这次比赛,让他从简单的饲养信鸽发展成了职业化的信鸽人。
(同期)当时我感觉到这个鸽子,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通过省市各县多次比赛,玩鸽子也在普遍化了。对于后期职业化来讲也有很多牵连,因为一个人要有时间去玩,第二个要有经济要跟上,不然你讲你玩鸽子那是不可能的。从拿冠军过后,省市各会也去过了,但是在安徽这块鸽业必定还是少数,毕竟还是没有其他省份多。
【配音】随后的几年,李春华带着自己的信鸽到处征战,获奖的同时,也让他萌发了在安徽办公棚的念头。2013年,李春华的公棚正式成立。
(同期)办公棚主要是把我身边的广大鸽友带动起来,往全国方面来发展,安徽这块在我们国家来讲鸽友还并不是很多,所以办公棚是想把安徽鸽友带动起来
【配音】公棚,顾名思义就是公共的棚舍,是信鸽集中管理、饲养和训练的地方。公棚开办之初,面临很多困难,但是最辛苦的还是去鸽友家接小鸽子。
(同期)在外面有几辆车子在外面跑,工作人员在高速公路上,吃住都在服务区,外头都在讲我们家工作人员很辛苦的,一天都跑一千多公里,早晨到上海去,晚上必须要回来。千公里当日归。必须要当天回来,小鸽子在车子上,晚上必须得送回来,晚上对小鸽子有一定影响,对下一步比赛就有一定影响。
【配音】经过几年的发展,李春华的公棚在安徽鸽友界有了一定的知名度,鸽友们也越来越认可他。去年,李春华的公棚就收到了六千多羽鸽子,这正是对他认真负责的肯定。
(同期)我就是喜爱鸽子,所以我家才办一个公棚给广大鸽友都能到这个竞技平台来玩玩。我们这里有香港的,上海这边的。
鸽友:他对鸽子很负责任,我们把鸽子放到这里很放心。
【配音】现在,李春华又有了一个新目标,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认识信鸽,了解信鸽运动。
(同期)驯养赛鸽确实是有一套方法,任何一个人都有竞技的机会,在鸽界文化来讲,我们想在安徽来讲,想发扬光大,我希望这个公棚在目前来说,从安徽企业发展到全国企业,这是我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