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信鸽网 | 社区论坛登录 | 注册
首页 > > 正文

怎样培养出百日龄赛鸽

2014-03-31 11:02:22     人气:     评论:0
<-点击分享到微信

     最近在电视里看到这样一组镜头:北京“博士摇篮”幼儿园的一群三、四岁的小朋友,唐诗能背一百多首;穿着冰鞋在冰场上滑行自如;跳绳每分钟可跳一百多,超过小学四年级学生的体育指标;游泳、拍球个个象模象样。他们的园长,留美博士、儿童心理学教授程跃先生的一句话对我很有启发,他说:“自然发展有自然发展的规律,理想发展有理想发展的规律”。谈这些好象与赛鸽没有多大关系,不是,幼鸽的早期训练与幼儿的早期教育是同样的性质,对他们(它们)今后的发展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按照自然培养法,儿童是七岁开始读书,小学毕业读中学……,但是按照理想培养方法的北京“博士摇篮”幼儿园的那些三、四岁幼儿,他们的智商、行为能力已超过大他们几倍年龄的自然培养的儿童。同样,如果幼鸽让老鸽哺到三、四十天出窝,一切按照自然培养法,老鸽过多的呵护使幼鸽依赖性很强,它们肯定适应不了“百日龄”大赛这样近似残酷的比赛项目。 

 


    那么如何按照理想培养法训练参加“百日龄”赛的这些幼鸽呢? 

 


    首先要让参加“百日龄”赛的幼鸽尽早自立。十八日龄时与老鸽分离,放在专门的幼鸽笼里,幼鸽笼的底部是用钢筋焊成2.5公分间隙的钢筋网,此时幼鸽在笼内活动时脚踩在钢筋上就得保持身体平衡,已经开始接受训练了。与老鸽分开后得第一天可能不会自己吃食,要人工喂食喂水,晚上一次。到第二、第三天肯定会自己吃食,在饲料里放点隆飞尔生产得蒜精保健球,到二十五日龄时放进大棚,它们不但会吃会喝,而且很老练对付欺负它们的老鸽,逃起来很快。此时将它们与在窝里靠老鸽喂哺的同龄鸽相比,智商、肌肉上的差别已经很大。到三十日龄时,虽然满身黄毛,但是已相当老练,因为它们都已自立十多天,甚至已经家飞,智力得到提前开发。这样的幼鸽与主人特别亲近,这种亲和力对参加比赛取得好成绩是否有利不得而知,但至少在你踏进鸽棚时它们象孩子般围在你周围,把你当成它们的亲人,会使你感到无比的亲切。这与以前书刊上曾多次介绍过幼鸽在二十三~二十五日龄时与老鸽分开又提前了好几天。许多人会担心幼鸽长不好,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我实施这种办法已多年,从未有过差错。 

 


    以上是百日龄幼鸽早期理想培养要走的第一步,第二步则要在训练上下功夫了。按照自然培养的规律,幼鸽在三月龄时开始训放比较可靠,可是按照上面理想培养方法长大的幼鸽,五十日龄时完全可以开始训放。虽然它们上天只有二十来天,但身体的肌能、智力的开发早已远远优于三月龄的自然培养幼鸽。此时只要天气好就可以拉出去训放,先近后远,3~5公里,东西南北反复训放,强调训放的次数,不要突然增加难度,尤其不要在不良的天气情况下训练。3~5公里训练后,逐渐增训到8~10公里,同样是东西南北四周放,然后再训20公里,方法同样。百日龄幼鸽赛一般赛距不会太远,300公里左右,如果决赛那天天气好、风向顺的话,没有多大难度。当你的幼鸽进入以你的鸽棚为中心,二十公里为半径的圆范围时,由于你的赛鸽早已熟悉此范围的地理情况,它们会直冲到家,很可能就此领先,短程赛分秒必争。决赛前十天的训放可以说是进入实则性的阶段,这是最关键的。有人主张赛距是300公里,训放至少要训150~200公里,似乎这样把握大些。我是这样想的:这样的赛事不同于其他赛事,首先要确保参赛选手的数量,在决赛前无谓地牺牲一羽都是很可惜的,所以我不主张这批幼鸽训150~200公里,碰到恶劣天气,肯定减员,甚至全军覆没,即使回来也会飞伤身体的,影响决赛的成绩。怎么办呢?我的做法是缩短距离,增加次数,同样可以达到训练的强度。赛前十天在赛线方向放40~50公里,如果能放4~5次,这批幼鸽的肌体肯定有资格参加300公里左右的决赛,而且身体很捧。决赛那天则要求它们快速归巢而是否会飞伤身体那就不必考虑了。



中华信鸽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2-2010(China Racing Pigeon)www.zhx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户服务QQ:527574510 690793429

电话:13349190911 Email:0086@zhxg.net

ICP证B2-20060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