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上午打开鸽棚笼门,让自己的爱鸽家飞,没想到其中一羽从公棚拍得的种鸽,也跟着飞了出去,让我大惊失色,后悔自己怎么犯这样低级的错误。这羽信鸽在的时候也没有觉得什么,一旦离开自己的鸽棚,让人有说不清的那种困惑和烦恼,让我好几天吃饭不香,睡觉也成了问题,晚上几乎出现失眠状态,这可能就是对信鸽的爱。这羽信鸽就是我在去年秋季某公棚拍卖会上,拍得的信鸽中的一羽,在预赛和决赛名次上,综合赛绩对比理想,花的钱也不多,由于自己调养条件有限,不能分棚管理和调养,没有办法只能将这些种鸽减掉一侧翅膀,混养在一个棚里。进入秋季正是信鸽换羽的季节, 剪掉羽条的种鸽,逐根换掉,长出新的羽条。事后,我冷静的思考,种鸽逃笼的原由很多,怎样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谈一谈我自己的点滴看法,供广大鸽友参考!
1.春季和秋季种鸽逃笼,具备绝对的普遍性,尤其是混养一个棚的种鸽,更简单出现这样的问题。由于春秋两季期间,是信鸽返性最强烈的阶段。返性是指信鸽归巢或者留恋老家,最强烈的时期,这是信鸽的习性所选择的。这也是我们人类探索信鸽的奥秘,使人对信鸽的好奇和吸引人的地方,是我们坚定养鸽的魅力所在。因此,信鸽在这个时期不在原老家生活,在新的环境生活,很简单出现逃笼的现象。具体体现:有的种鸽出现撞笼,有的出现扇翅膀,不肯意进食的,也有的信鸽在棚内情绪较为稳定,一旦出了鸽棚和离开鸽舍,一向惜爱、温顺的种鸽一反常态,让人无法接纳,但这就是现实。死条的种鸽要想开条,使他能在自己的鸽棚自由自在的生活,实际是一件对比难的事。有的死条种鸽,你不太喜欢,甚至给他造就条件让他飞走,可是百分之百的开家成功。
2.种鸽性成熟,没有配种期间,很简单出现逃笼。配种后就相应稳定下来,尤其是对初次配种的年轻种鸽。
3.在繁育期间的种鸽,哺育儿女不简单出现逃笼,如孵蛋、喂养雏鸽1至20天的不简单出现逃笼。但是,随着雏鸽一天天长大,到了20多天后雏鸽的食量增大,种鸽喂养吃力,厌倦了哺育幼鸽,很简单出现逃笼,俗称:躲雏子的习性。但也有的种鸽和亲鸽没有这样的毛病。保姆喂养除外。
4.种鸽拆对期间,正在重新配种,很简单出现逃笼。好的种鸽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如贼性对比大,长相丑陋等。但是他的后代赛绩优秀,概率也很高,还有绝对的稳定性,俗称遗传性对比强。
5.停止种鸽繁育的期间,也就是说母鸽和公鸽分棚期间,很简单逃笼。这个期间混养的种鸽,剪掉的膀条逐根换掉,一旦飞出鸽棚很简单逃走。进入每年7月,由于炎热的气候,信鸽开始换羽,正是信鸽的整修阶段,这一阶段种鸽需要调整40至50天左右。
6.贼性大的,性情不稳定的种鸽,不简单开条,逃笼后难归。
怎样预防和减少种鸽逃笼呢?
1.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要了解种鸽的习性特点,做到心中有数。尤其是混养的鸽棚,更加注意种鸽逃笼。减少种鸽逃笼的机会。
2.有条件的鸽友将种鸽分棚调养和管理,杜绝种鸽和信鸽混养,减少种鸽的逃笼的可能性。
3.对混养的种鸽,在繁育期间,巧妙地利用信鸽的习性和特点,做好开条的准备工作,如:初次配种的青年种鸽,在繁育期间、产蛋后、孵化期间、哺育幼鸽20天内,在母鸽和公鸽更替孵化和喂养时,经常用一个简易铁笼,把种鸽装在笼内,放在鸽舍的最高处,让种鸽能看到鸽棚周围的环境和鸽舍的外貌,便于种鸽记住鸽舍的位置,种鸽一旦出现逃笼,他找不到原来的鸽舍,就有可能返回你的鸽棚。但要注意,种鸽是在当地鸽友处引进和当地公棚拍得的,要慎重开条。
4.死条的种鸽要选配一个活条的种鸽。如:母鸽死条选配公鸽活条,反之,公鸽死条选配母鸽活条。这样的方法可以减少种鸽逃笼,甚至逃笼后返回鸽棚的可能性增大。
5.杜绝种鸽打成死条,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很多种鸽逃笼后,本应能顺利返回自己的鸽棚。但由于将种鸽的一侧膀条减掉,在秋季逃笼时,没有根本的将打掉的条换完,造成了种鸽的飞行增加了难度,起落、飞行都不稳定,一旦掉在地上,很难飞起,很简单被他人抓住,或者落到旮旯处或者偏僻的地方,不简单被人发现,在夜间很简单叫天敌捕杀。
6.出入鸽棚的门设计不合理所导致的种鸽逃笼。如:鸽棚门向外开很简单随着人的出入信鸽跟人出来或门上没有拉簧,门没有及时关住或者关门没有缝隙,种鸽从鸽棚钻出。具体措施将出入鸽棚的门改为向里开或者推拉式的,均能自动回位的,有条件的鸽友将鸽棚出入门,设有隔离间,门的位置和信鸽出入门要错开,这样可以减少种鸽的逃笼。总之,的方法还是分棚调养和管理。
以上是个人点滴体会,请广大鸽友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