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许多英国鸽友对雏鸽的胎毛非常重视,曾经两次获得国王杯的著名养鸽家维克多.罗宾逊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位。为罗宾逊第一次赢得国王杯的鸽子是圣塞瓦斯蒂安国家大赛冠军“伟斯通?拉德号”,它不是在罗宾逊鸽舍出生的,而是罗宾逊从朋友的鸽舍里选来的一只雏鸽。罗宾逊后来谈到“伟斯通?拉德号”时说,当初一眼看中这只呆在巢盘里的雏鸽,就是因为发育良好并长着一身浓密的胎毛。胎毛的确是挑选雏鸽的条件之一,但我认为对此应当从两个角度去看。其一是胎毛茂密与否与雏鸽的健康状况相关,为了挑选健康的雏鸽我们必须关注胎毛的生长情况;其二是胎毛会因鸽子的血统而异,出自羽毛浓密的血统的雏鸽自然胎毛更为丰满,烈日、贝尔比埃地区的鸽系,例如安塞努系、古尔涅系、华普利系等就是如此。实际饲养过的鸽友都知道其雏鸽的胎毛极为丰富,但是与健康状况无关。还有些鸽友对胎毛的颜色十分挑剔,认为胎毛泛呈红色调的雏鸽更好,我对此尚无特殊的心得。
我要反复强调的是,即使是成千上万羽选手参加的大型赛事冠军鸽也只有一羽。因此,只要你能挑选出那一羽真正超凡脱俗的鸽子,就无须付出多年辛苦、购买更多的饲料、支付昂贵的参赛费、饲养大群鸽子并送出大批选手去参加比赛。只有尽量减少饲养羽数、把自己有限的管理能力集中投向少数精兵强将,才有希望培育出能在万鸽阵中脱颖而出的优异选手。所以,我们应该利用各种机会对自己的鸽子进行挑选和汰选。还应当看到,如果作出了一羽难得的好鸽,却把它饲养在与大群平庸鸽拥于一室的环境中,也可能会妨碍其本来性能的发育成长。
在出生后的第二十五天(七、八月份出生的在第二十四天),必须让小鸽下巢。具体的做法是,早晨喂食之后把小鸽从巢房中移到铺着稻草的笼子里,并在笼中放置装有贝壳粉的容器供其啄食。在天气晴朗时把笼子挂到鸽舍视野最开阔的位置,让小鸽全天观察鸽舍周围的景物。此时须对笼子顶部加以覆盖,以免小鸽受到阳光暴晒或雨淋。小鸽在第一天还不会喝水吃食,可以从第二天开始在笼子里放置食槽和饮水器。只要抓住小鸽把嘴按到饮水器的水里,它们就知道如何喝水了,仅有少数比较神经质的小鸽要到第二天傍晚或第三天早晨才能学会喝水。学会吃食要容易得多,经过第一天的饥饿之后大多数小鸽都会本能地在第二天啄食饲料。到第三天小鸽吃食就已经相当熟练了,当饲养者把手伸进笼子时,它们会像对亲鸽求哺那样凑过来。
我有个开鸽店的朋友,需要长期把鸽子关在笼里进行展示。他说曾做过对比试验,对一部分鸽子每天只喂一次食,对另一部分鸽子在笼里放置常食,结果发现前者的健康状态大大优于后者。不少鸽友都有这样的体会,经常处于饱食状态的鸽子更容易生病甚至不能产卵。所以,在早晚定时投喂的做法不仅有益幼鸽的成长发育,还能使其与鸽主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关系,并从小学会在笼子里喝水吃食。我的鸽子跟我特别亲近,而且无论私训或比赛集鸽,一进到笼里就开始啄食饮水,这些习惯都是在幼鸽离巢后不久时养成的。俗话说“三岁看老”,培育赛鸽也要打好最初的基础。
我曾在前文中谈到,应当在孵化后的第二十五天让小鸽离巢,学会在鸽笼里独立生活。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应当在晴天把笼子放到鸽舍屋顶上或视野开阔之处,让小鸽熟悉鸽舍周围的环境。为了简化作业,也可以用铁丝网在鸽舍上方做成固定的望笼。即便如此,还是要在傍晚把小鸽放回运输笼中过夜。这种训练持续五、六天,在小鸽已经谙熟周围环境并意识到自己的独立存在时,就可以把它们放入鸽舍与其他鸽子一起生活了。先把鸽舍里的其他鸽子全部放出舍外,然后再把结束坐笼训练的小鸽放进鸽舍,用两、三天时间让它们学会在鸽舍内喝水吃食。当小鸽能够与成鸽一起生活之后,还要注意在傍晚给其补喂一些饲料,以免因小鸽进食速度慢而吃不饱。在受到成鸽欺负时,有的小鸽会奋力抗争,有的则缩成一团甚至被啄得头破血流。此时应当注意观察它们的神态和行为,我更寄希望于那些自我意识强、不甘下风的小鸽。
在这段生活环境急剧变化的时间里,有些小鸽能一直保持旺盛的食欲并显露出勃勃生机,饲养者可以通过观察小鸽的健康状况去发现未来的好苗子。掰开鸽子嘴时不应看到贫血的迹象,健康鸽子口腔粘膜的颜色是鲜红的,这跟大夫查看患者眼皮下及喉咙处的颜色是同一个道理。我反复强调过鸽舍的容积是有限的,在能容纳三十羽的鸽舍里饲养二十羽或四十羽,鸽子在健康程度上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在繁殖、调教、训练的所有环节中,都应当努力去发现那些没有前途的鸽子并考虑是否予以淘汰。对那些不健康或自己不满意的小鸽必须下决心淘汰,否则就难以形成精兵强将的选手阵容。假如把不合格的鸽子勉强留在鸽舍里,万一其血脉繁衍会形成恶性循环。
我建议大家在这个时期对小鸽作出明确的记录和评估,在它们成长为出色的选手之后再对评估的正确性重新审视和反思。我在每年春季远距离比赛结束后都会进行反省,检查自己对小鸽所作判断是否正确,并重新斟酌其双亲的做种价值。这个工作非常重要,因为如果对小鸽的判断有误,则说明自己作为竞翔家技艺不精,只能采用笨拙低效的饲养方法,即在训放开始时以大羽数起站,到最后剩下的选手鸽寥寥无几。总之,我们要在日常管理中努力提高自己的鉴鸽能力,并在实践中对自己的能力进行磨砺和验证。
幼鸽出舍训练
小鸽的第一次出舍训练应当选择在风力较小、天气不甚晴朗的日子进行,因为天高气爽晴空万里时鸽子容易高飞、远飞,以免像遇到大风时鸽子被吹得远离鸽舍而迷失方向。我的鸽舍是开通棚,一般在早晨喂食之后把鸽子放出去。如果你的鸽舍是定时家飞,就应当在结束家飞的鸽子已在鸽舍附近徘徊许久、等候着入舍吃食信号的时候把小鸽放出。有的鸽友主张在傍晚时把小鸽放出去,我觉得还是早晨放出比较稳妥,因为即使它们飞远也有足够的返回时间,而在傍晚一旦飞远就只能在外面过夜了,所以应当选择在早晨进行训练。
对小鸽进行出舍训练时,我只是在早晨打开出舍口的门并在傍晚关闭。撞门是从内外两侧都可以推动的,鸽子一整天都可以通过撞门进出鸽舍。在小鸽学会钻撞门以后,我就把出舍门关闭,只让它们从入舍口返回鸽舍。出舍训练是为了使小鸽能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活动,并把鸽舍视为可以安心休憩的家。小鸽的出舍训练应当尽早进行,如果时机过迟就容易造成飞失。另外,应当把小鸽喂饱之后在成鸽已结束家飞的时候放出,以免它们追随成鸽远飞或因体能不足而无力返回。
小鸽失踪的原因在于其翅膀已相当发达而对周围环境尚不熟悉,所以应当尽早让它们“上房”熟悉环境。失踪、游棚与鸽子的血统也有关系,对那些早熟、容易游棚的血统要格外注意。当然,无论饲养者怎样小心,总会有一些小鸽在家飞时失踪。在晴朗的天气里鸽群能飞得很远,裹挟其中的小鸽往往竭尽全力随之奋飞,它们一旦在远离鸽舍处掉队就可能因找不到鸽舍而丢失。但是,也有些小鸽会在两、三天后返回,这表明其具有良好的体力、毅力和智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当重视游棚鸽。——节选日本并河靖《作出与竞翔》
首页 > > 正文
信鸽管理的重要性之幼鸽的管理
2009-12-02 14:09:33 人气:
评论: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