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信鸽网 | 社区论坛登录 | 注册
首页 > > 正文

赛鸽比赛的赛距,应明确、明智地定在适宜的范围内

2018-11-28 09:59:44     人气:     评论:0
<-点击分享到微信

赛距是否可以抻延这个问题,在现代竞翔强国已经不是个问题了。我们就有放远程超远程的条件与爱好,其实别人也曾有过,也放过。

欧洲早年就搞过跨国超远程比赛。美国更是利用其版图的辽阔,放过从西海岸到东海岸的超远程比赛,赛距达4000余公里,有归巢鸽。

美国改良的海斯门—西翁系和摩利斯—戈登系以及修曼系,性能与太平洋彼岸中国李梅龄改良育成的超远程鸽系“李鸟”,在羽色和外型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南太平洋上的澳大利亚,放翔超远程的“瘾头”曾经一点也不比我们逊色。可是现在,人家不约而同将赛距的上限,固定于1000公里,成为一种定论、一个标准、一个“轨距”,一项惯例。

以至于我们与国际接轨,便意味着1000公里以上级别的比赛无轨可接,规范我们一心一意搞千公里以内的比赛,再起哄鼓捣1500、2000公里超远程(甚至要超3000公里),就成了单打独斗,国际上不认可,没人陪着你玩儿啦。

这不单纯是个赛距多少的问题,也不是个竞翔习惯问题,说白了,是我们对我们手中这些长着翅膀,咕咕叫的小家伙们,有没有一个清醒的、展望性的、稍微更透彻一点的认识这样一个问题,如是而已。

信鸽的竞翔能力是不是越来越发达?大家都依据“用进废退”的原理,做肯定的回答。以赛距为衡量标准,当然应该是越放越远!因此,翻开我们的竞翔刊物,充斥了“突破”这个振奋人心的动词,一般的推理,上述说法好像是无懈可击的。

先说“突破”,小鸽会刚一成立,开始往往在二、三百公里上打转转,然后突破五百公里,再突破七百公里,继而突破千公里。

突破了千公里不过才取得了“中级职称”,还得再突破,一千五,两千甚至再远,才能获得“高级职称”,才功德圆满,这个鸽会才能站立起来,“成熟”起来。

且慢“突破”!过了千公里,别再一味地突破了,至少不能作为主要的奋斗目标。人家竞翔先进国家,倘若讲突破,早我们一个世纪就突破了,现在为什么将最远赛距限制在千公里?他们为什么又“突”了后来?他们在搞“反突破”么?

再说“用进废退”原理,这是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足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套用在信鸽越放能力越强,翔距越远方面,就不对了吗?

这是要看切入点在哪里。用,功能就要进化,这本身没错,盲人的耳朵、鼻子和手指,因其盲而多用,而代用,就比一般正常人的要灵敏,盲人的听觉、嗅觉和触觉因“用进”而超常。磨软了的纸币,一上手也知是几元几角票面的,简直神了。说到鸽子,它们怎样“用进”呢?

赛鸽是用来比赛的,赛的是飞速,比的是“快”,它们的用而进,体现在翔速上,越飞越快,几十年、上百年的磨练,赛鸽的飞速有了极大的提高。至于赛距,就竞翔发达国家来看,不但没进,反而退了,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洋鸽的代数多,资格老,发展延续时间久,在赛距上却整体退化或曰退步了,我们拿来试用,普遍显示在中、短程赛距中飞速快,一上长距离特别是1500公里以上,便不行了,这不是退步么?

它们是因为废掉了什么而退化的呢?它们废掉退化的,是亿万年漫长生涯中打野食的生存本能!国外赛鸽家们并非天生厌恶超远程赛,他们也并非仅仅是因为国土面积不够不利于在本土放长距离而作罢。

经数百年人工驯养,现代赛鸽已经高度家化,对人类的供养已产生了强烈地依赖,它们只适应当天或次日能归巢的比赛,不能支撑两天以上的比赛距离,从精神上、体力上均难以承受。硬要放出去,不是钻了异棚为求生而落户,便是“鸟为食亡”了,现代蛋鸡品种,不喂食人工配制的粉末状全价配合饲料,便不能充分发挥其优异的产蛋性能,而自幼吃粉末状的混合饲料,使它们不认玉米、小麦、菜叶等自然面貌的食物,食槽中混入少量未粉碎的玉米颗粒,会被剩下而不吃。

赛鸽只在棚中吃饲料,久而久之,它认为只有在棚中才能解决温饱,放飞后一口气冲回来,根本不认为沿途还有食水,也不具备下落打野的心态和欲望,赛鸽家也不允许它们中途停留,这是应当消灭掉的一种习性,仿佛警犬决不允许吃非主人提供的食物一样。

倘若长年吃人工混合的全价颗粒饲料的话,(营养物质丰富,避免鸽子挑食),它们连原粮的模样也无从认识,即便落野也仅能喝几口水,对粮食颗粒会视而不见的。这是废退的根源。家化程度越久,即使一直喂原粮,赛鸽的落野能力也会退化的。我们这个目前尚欠发达的竞翔大国,百万赛鸽也在经历这个过程。

从这个角度看,竞翔发达国家将赛距上限渐次固定于当天能归巢的极限——大约一千公里,也是大势所趋,是竞翔活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也是很无奈的举动。我们手中还有早年引自外国的超远程血统的老品系赛鸽,从发展演化的过程看,它们目前的劣势在于飞速不行,想快也力不从心;它们的优势在于生存能力强于现代赛鸽,有的能征服超远程赛距。

“长”就要慢,快则必“短”,这是矛盾的两个方面,问题的两个极端,相互对立,相互转化。在赛距的延展方面,“用进”的公式是不成立的,无论在地球的哪个角落,只要赛鸽是家养的,它将逐渐丧失野外生存能力。

近年来大量国外现代品系的赛鸽引进,掺进我们原有的鸽群,这只能加速赛鸽打野能力的整体退化,这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事情。不久的将来,我们的赛距,将不知不觉终止于一千公里以内,这正是退化的结果。赛距不但不能任意延伸,而是应明确明智地定位于适宜的范围内。



标签:

中华信鸽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2-2010(China Racing Pigeon)www.zhx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户服务QQ:527574510 690793429

电话:13349190911 Email:0086@zhxg.net

ICP证B2-20060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