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玲的鸽场拥有两处鸽舍,年产70万只鸽,年产值900万元,年利润120万,是当地最大的鸽子养殖户。19年前,谁都不曾想到这个从医院护士岗位上辞职不干的女人能创出这么大的企业来,当然其中也包括她自己。1996年,李艳玲从广东省四会市人民医院辞职,并用积蓄在大沙镇开了一家小卖部。李艳玲说,她自己不是安于现状的人,她笑着说,表情里全是自豪。
当时的农村小卖部比较少,她的生意做得有声有色。一开始,李艳玲承包一亩土地建立简易的鸽舍,养殖了50对乳鸽,由于当时鸽子市场较好,鸽场月收入有1万元左右。眼看着养殖鸽子有钱赚,李艳玲果断承包更多的土地养殖。李艳玲慢慢扩大自己的经营规模,从养殖几千对乳鸽到年产乳鸽22000只,年利润达八万元左右。
李艳玲说,丈夫是学医疗器械的,之前也在医院工作,后来见她的养鸽场越来越大,需要帮手,于是也从医院辞职,两人一起干起来了,如今李艳玲的鸽场里用的机器都是出自丈夫之手。不过,李艳玲的鸽子养殖并非一帆风顺,2003年,禽流感疫情袭来,让李艳玲措手不及,“当时养殖的乳鸽基本上卖不出去,我将乳鸽的单价调到3元钱都没人来收货。”
李艳玲回忆说,当时养殖的鸽子并没有出现大量死亡的情况,但是乳鸽卖不出去,积压在鸽场,李艳玲不得不做出一个“血腥”的决定——将几万只乳鸽拉到后山,就地活埋。那一年,她亏了近50万元,而在此之前,李艳玲动用了多万元扩建养殖场,这一亏损下来,资金严重不足,于是她向亲戚朋友以及生意上的伙伴赊了30多万元的账。
天无绝人之路,困境中的李艳玲迎来了曙光,得知其资金困境的四会农商银行,向她伸出了援手。
经过深入调研,四会农商银行认为李艳玲符合贷款发放资格,迅速发放了笔3万元贷款。金额虽不大,却为困境中的李艳玲提供购买饲料的资金,缓解了燃眉之急。自此,李艳玲鸽场的发展与四会农商银行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此后多年里,四会农商银行多次注入资金,帮助其养鸽场发展壮大。四会农商银行与四会市妇联经过走访调查后,以快捷的效率给予李艳玲发放了30万元的贴息贷款。
如今,李艳玲也通过贷款重新“救活”了鸽场,现在每年产70万只鸽,年产值900万元,年利润120万。
本文来自生意我最行,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