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谁来医治新手的“恐放症”呢?
2008-02-20 10:50:00 人气:
来源:秦建明 评论:0

本文荣获“中华信鸽网 魅力鸽坛―――2007我的信鸽”征文大奖赛优秀奖
很长时间都没有去鸽舍整理鸽舍用品和档案资料了,这是自己自养鸽以来自然形成的一种个人习惯。每每在一年赛事结束后,自己都要在鸽舍整整蹲上大半天时间,整理整理鸽舍的用品和档案资料,意在为来年的赛事做好准备。
当一切工作接近尾声的时候,自己的目光却久久停留在储存柜里的那六张赛鸽归巢荣誉证上,信手拈来轻轻擦去上面稀落的尘灰,看了又看读了又读而不愿松手。归巢荣誉证上记载着爱鸽飞行成绩和为鸽舍争得的荣誉;记载着自己养鸽历程中的辛酸苦辣和所付出的心血,记载着妻子和女儿支持自己养好鸽而所做的一切,记载着……这一切的一切似乎来的晚了些,追溯其根源全怪自己当初患了严重的“恐放症”所致。
自己曾经起棚养鸽又因故拆棚卖鸽。养过招人喜爱的观赏鸽;也养过生长在当地的灰色土鸽,那时养鸽就是为了飞着玩。后来身边的鸽友多了起来,也不知道从啥时起身边的鸽友都养起了用来参赛的鸽子,并自发的组织起了信鸽协会,每年都要有计划的组织会员的赛鸽参加比赛。出于好奇,每遇县信鸽协会有赛事时,自己跑去凑热闹,主动充当临时会员帮助信鸽协会干干这个,干干那个的,这一来二去的学到了不少“本事”,同时也激发了自己参加协会的热情。
二00四年初自己也加入了县信鸽协会,开始起棚养鸽并瞒着家人出重金,买回了两对血统好有赛绩的种鸽。到秋赛鸽舍里已有可参赛的幼鸽30多羽,看着这一羽羽精神抖擞小鸽子成群结队绕楼家飞的情景,深怕在比赛丢失,把鸽会的赛事通知一股脑全都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因为怕丢掉凝聚着自己心血养大的“宝贝疙瘩”,每逢赛事自己总是寻找千万个“理由”来推辞。
一次次的接到协会通知,一次次的设法婉言谢绝,一次次的远离信鸽赛事,久而久之鸽友们知晓自己是一位养而不放,圈而不赛,只会“纸上谈兵”的鸽友,于是就给自己送了一个雅称:“鸡官”。这“鸡官”自己一当就是两年。
二00六年初,由于鸽群的不断扩大,鸽舍已无法容纳更多的鸽子,自己也再无法承受因当“鸡官”而带来的冷嘲热讽,勇敢地迈出了训赛的第一步。跟鸽友训放鸽子,第一次放5归3;第二次放10归8,第三次......每次放鸽有归鸽,每次见鸽子信心都会倍增。
当年下半年自己果断出鸽13羽,参加了县信鸽协会举办的穿越塔克拉玛干(死亡之海)大沙漠200公里、300公里比赛,赛后 2羽赛鸽获奖,4羽名次靠前。在鸽友们的贺喜声中,自己不仅摘掉了鸡官帽子,还根治了“恐放症”。
治愈“恐放症”给自己带来了喜悦,也给自己带来了收获。回眸望去,如今在县信鸽协会会员中,患“恐放症”的新会员还不在少数。自己想用亲身经历来说服鸽友,鸽友们只听不语、笑而不做,依旧我行我素。看来医治新手“恐放症”难度还不小,无奈的自己只能为此叹息:谁来医治新手的“恐放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