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荣行散记(上)
时间:2006年09月04日 浏览:评论:0
2005年10月底,例行查看自己的电子信箱时,看到了中荣信鸽文化育成中心发来的参加“中国信鸽文化--中荣论坛”暨“中荣第六届四百万大奖赛”活动的邀请函,以及中荣论坛的议题和论文征集草案。因考虑到路途较远,且交通不便,开始就没有打算前往上海,只是感念中荣的看重与抬举,按照中荣的议题范围选定了一个题目,颇费心思地用一天时间仿我曾在国内经济刊物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形式拟订了一个提纲,然后用三天时间写了一篇上万言的文章,即《你从哪里来,心中的中荣》,赶在11月2日截稿前从网上传给了中荣论坛。
11月5日中午,我在家里接到上海中荣信鸽文化育成中心工作人员唐力书小姐的电话,又一次力邀我速赴上海参加论坛和观摩大奖赛活动。我再次告之因事缠身,不便赴上海参加上述活动,但唐小姐称中荣老总林信涌先生专门就对我的邀请作了安排,并表示他个人与我在鸽事活动上多有相同的理念。这不仅使我深为感动,而且因曾在往日教育台《信鸽》节目上看到过的操持着庞大信鸽实体大老板的错爱,陡生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甚至想到了当年鲁迅先生在文坛上论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时,将素昧平生的“毛泽东先生们”视为“那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为着现在中国人的生存而流血奋斗者,我得引为同志”的言辞。这个“同志”远在后来被作为普遍的礼貌性称谓之前,与眼前的“多有相同理念” 是具有某些同等意味的。后来在中荣论坛文集(初稿)上果然看到了林总发表的“湖北蔡文龙先生未曾谋面,但见文知识,中荣的路其实并不孤单”的感言。
在接电话得知林总意见时的顷刻间,我决定放下手头上的工作,放弃在家等刚刚送往北京参加湖北“第四届正大杯幼鸽赛”和首届“三省一市千公里联翔”的鸽子,旋即以最快捷的方式赶往上海参加中荣活动。并在上海驻足不长的几天时间里,通过中荣提供的良好平台与国内鸽界诸多高端人士相识与相交,眼界大开,见识大增。现将活动中的零星记录择其要者稍作整理如下,或许能作为日后参悟鸽事的有益回忆。
——与中荣的距离有点远
决定到到中荣参加论坛与观观摩比赛,首要的自然是怎样上路的问题。
我首先考虑到如中荣期望的那样乘飞机到沪不可行。因为我坐车从南面的崇阳到武汉需要几个小时,下午到武汉的时候时间已不早,再从武汉坐车到天河机场等于又坐趟长途车往北到昔日的黄陂县,纵使临时弄到机票乘机到上海,已是午夜之后,届时难得找人,或者给中荣工作人员增添极大麻烦。因此,我的第一选择是坐崇阳本地直达上海的客车到上海,若下午坐上汽车,在卧铺车上睡一个晚上,正好能赶上次日上午的论坛报到。
骑摩托车到长途汽车站,得知崇阳到上海的长途车是每周逢双的上午发车,当天周六的早上到上海的车子已经出发,我便只有另找到沪的途径了。又赶到崇阳的一家可代卖火车票的旅行社咨询与订购到上海的火车票,得知下午5点半有趟从武昌到上海的火车。一位熟络的工作人员告诉我当时正是客运淡季,可马上乘班车到武昌,直接买火车票到上海。于是我回家作了一下上路的准备,赶至县内汽车站已两点出头,便买上一张两点半的车票,踏上了路程。
客运淡季的客车上空空荡荡,车主为在途中揽上客人,多有停靠,对此我在车上没少发出怨言。当开车司机知我欲赶到上海5点多的火车时,便告诉我勿需赶火车,因为本次班车停武昌傅家坡车站时,每晚都有车直达上海,且时下的豪华大巴车卧铺远比火车卧铺舒服,还有电视录像供观赏。得知这个信息,我的心便完全踏实下来。到武昌刚下车,就在售票厅买了一张8点半的车票,并在大厅内的一家餐馆很从容地吃了个便餐,把手上的茶杯灌满开水,等开往上海的车子到位,就上车找到铺位躺下啜着饮料,吃着带在路上的点心,到点后直往目的地而去。
较为舒适地在车上睡了一个晚上,到上海徐汇区的大宇客运站时,已是翌日早上近8点钟。然后几经与中荣公司联系,等车将我接到中荣论坛的举办地上海市伟盟生态园林时,已是上午10点多了。这时我掐指算了一下从头天午后准备行程起,已过去了20多个小时的时间。后来问询与我同住一个房间的西安胡长根先生的途中情况,他却很轻松地说头天就买好了到上海来回的双程机票,早上到机场,乘机到上海,然后由中荣的车子接到生态园林酒店,一个上午就解决了报到的问题。这不得不让我暗自感叹不已。
我到中荣的颇多周折还不仅仅是没像胡长根先生那样,乘坐更快捷的交通工具飞机的问题。我在11月9日返回过程中,同样也不顺畅。当日中荣给我买好11点零5分的机票,并派车于9时许将我等送往机场,车从松江区的伟盟生态园林到虹桥机场,一路多有堵车,到机场时已是10点45分,超过提前30分钟到机场的要求10分钟。与工作人员通融无果,只好补交三百多元钱转乘下午4时10分的飞机到武汉。下机后从武汉天河机场乘机场大巴到武昌傅家坡客车站时,已是晚上8点出头,这时已没有到崇阳的班车。打的到武昌的另一个客车站宏基车站,也没有车子到崇阳,只好就近找个酒店住下,次日一早坐上7点多的班车回家。到家时也已经是10点多钟了。
通过到上海中荣信鸽文化育成中心的来回一行,使我切身感受到了自己到中荣的距离果然有点远。而且这种距离既有有形的路程,也有无形的差距。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基层养鸽人与较高层次的鸽友,以及较大信鸽实体间的差别。如仅从静态的路程而言,与我几天活动中同处一室,来自西安的胡长根先生相比,这处于大西北的西安较之于我们华中地区的崇阳,其有形距离应当是更远的,但因崇阳在省城之下的县城里头,这不远的路程相对而言就显得更遥远了。
由此我便想起了本人以中国鸽友各阶层分析为主线说中荣,并参加中荣论坛的稿件“你从哪里来,心中的中荣”在有关传媒发表后,某些鸽友反对我在鸽友间划分阶级的意见。事实上,鸽友们因生活、工作背景的多元性,养鸽者间层次的各不相同是客观存在的。不过信鸽活动虽充满竞争,但从根本上看是一项和平事业,只要不搞“阶级斗争”,在鸽界不同阶层间倡导和谐、文明的氛围,我们以客观的姿态正视鸽友间差异,其实并无害处。如本人眼下置身于鸽事之中,正确看待与诸如中荣等赛鸽大家之间的差距,位低也并不妄自菲薄,走一条努力缩小上述差距的路子,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些外在环境与鸽人内在的个人情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相信鸽友的层次也是可以出现转化的。况且鸽友努力进取的本身也是一个令人十分快乐的过程。
——普通鸽友的心愿
11月7日天刚放亮,我在尚在行进中的车上醒来,在车上的洗手间洗漱毕,就看着逐步临近上海的野外风景向大上海而去。看到上海郊外已被废置的一处安装有中荣精密弹簧广告牌的收费站时,已经是7时出头。行至楼房林立的市区时还不到7点半。这时我开始与中荣的工作人员联系,几次打手机,都听到的是长长的一段音乐,却无人接听电话。车到上海徐汇区的大宇客车站时,8点钟还差一刻。继续与中荣联系,仍未能联系上。估计是未到上班时间,工作人员尚在休息,便在客车站门口先擦了皮鞋,然后在车站旁的一个早点铺外较精致的硬塑料桌椅上静静地吃上一份早餐。
吃毕早餐,我从旅行袋里找出中荣邀请函上注明的公司联系电话号码,8点半后再打电话,通了。受话人员悉我为参加中荣论坛人士,叫我就在原地等候,公司马上通知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与我联系。一会儿中荣公司唐力书小姐给我来电话,问清我详细的所在地点后称即派车来接我。又一会儿我接到中荣小车司机的电话,称他已赶到上海火车站接人,可能在一个小时左右到我这接我。
一个小时的等待不是一个短时间,还坐在上海大马路边早餐桌边的我看着一旁行色匆匆的上海各色路人,忽然想起上海名作家陈村常在马路旁读街景的情形,也学着陈村的样,置身于不经意的上海市民街头生活节奏间,津津有味地品味起上海此处的风土人情,并毫无定规与逻辑地在思想上信马由缰地遐想起来。其间果然常常有所悟似的。
如众所周知,上海人是具有十分强烈的地域优越感的,这是因为上海在中国自近代以来的发展史上,除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改革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在主持设置经济特区忽略了一阵上海,使上海发展相对华南失过色,上海人出现一段失落外,上海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龙头老大所致。我作为仅到过几次上海的过客,没在上海生活过,但因我祖父少时在上海当过学徒,母亲十几岁前与其不小的一个家族就住在当时的虹口区榆林路14号,我小时候在武汉,后来在崇阳,以及后来外出求学、在华南经商时也曾以此作家史背景,成为引为骄傲的资本。这会儿看着街面上十分寻常的上海老少男女,感到就普通人而言,上海人与外地人没有什么差异,一样的酸甜苦辣,一样的喜怒哀乐,那一眼看得见的街头弄口,同样看得到生活在底层的引浆卖水、贩夫走卒之类的人们。
由上海人多能以“阿拉是上海人”而有别于外地“阿乡”为自豪,外地人也的确没少实诚的敬重姿态,基于的是上海整体经济发展程度,并非所有上海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程度强于我们上海之外的所有人的现象上,使我想到了要提高我们中国赛鸽在国际鸽坛上的层次和整体地位,也确实有赖于将赶超世界最前卫的赛鸽水平为目标,有志打造比KBDB、NPO…台湾多关赛制更先进的赛制,并扭转目前中国人多到赛鸽列强比、荷、德等地引种局面,让外国人在中国来买鸽子的中荣信鸽文化育成中心,以及其他一些具有雄厚基础与实力的鸽界龙头老大的牵引,拉动。可以断言,时下欧洲鸽友的鸽子并不是所有强过国内鸽友的鸽子,而是在几个尽人皆知的赛鸽强豪的引领下,整体水平的暂时领先,把国内鸽人的眼球吸引到了欧洲鸽子身上,以至于成为在我们基层鸽界,一个佩戴比利时或荷兰等地原环的鸽子,纵然不明底细,也倍受尊崇而不被怠慢的原因所在。
这时我的思绪又回到我这次赴上海参加中荣论坛的行程,进一步认识到中荣办这样以丰富中国信鸽文化为己任活动的积极而又极富建设性的意义。作为普通鸽友,我有了一种完全有必要为中荣这样的信鸽大家鼓与呼的使命感,因为中荣激情燃烧地倡导的赶超目标若能在中华大地付诸实施,有利于提高国内整体赛鸽运动档次,同时也能水涨船高地提升我们每位鸽友的地位,这正是我们投身赛鸽运动的一个愿望所在。
——朝阳四射映鸽坛
留意世界鸽坛动态的人们都知道,当今鸽界的总体趋势是一个日益朝着老龄化发展的走向,尤其是欧洲等赛鸽发达地区,如比、荷、德等国家,鸽界面临着较为严重的白发现象,年轻鸽友占比之少已成为不少欧洲向前看的鸽界有识之士心中的一大隐忧。而我这次到中荣中心,置身于堪称国内信鸽领域的高端人群之间,让我最为感慨,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活跃在眼前的一批朝气蓬勃,才华横溢的年轻人。这与世界鸽坛的大体走势形成鲜明的对照与巨大反差,作为圈内人士,我对此情此景甚觉欣慰。
刚刚迈进中荣论坛的举办地上海伟盟生态园林大酒店的大厅,首先迎上来接待与问候我的是两位热情谦逊,透着强烈文化气息,让人倍感亲切的年轻小伙,后来才知道他俩并非中荣中心的工作人员,而是先我到酒店报到的中华信鸽网采编人员穆占亮与林淼生。由于本人是中华信鸽网聘任的专栏作者,得知他们的身份后顿有一种同一战壕战友的亲切感,就象我现在国税系统工作,到哪国税部门都不觉陌生,与国税同仁相处少有见外的感觉。他俩拉我与他们漂亮、活跃的女同事见面,介绍他们先行结识的台湾同行《赛鸽运动》杂志的特约采编林仓田先生相识、交流、拍照,使我在充满青春活力的氛围里对中华信鸽网的各项拓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论坛活动期间,给我留下更深印象的是这次中荣论坛特请的论坛司仪,北京《信鸽》杂志主编徐柰小姐。因本人在《信鸽》杂志发表过一些赛鸽文章,在未与徐主编谋面前就已对这位鸽界知名的才女有所了解,悉其系国内鸽界名家、在北京最早主持爱亚卡普赛鸽公棚的徐福江先生之女,芳龄25岁即在德国留学6年,获传媒专业双硕士学位,现在主持《信鸽》杂志采编及整个营运工作的同时,还在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课程。“腹有诗书气自华”,徐主编在整个论坛中从容、得体的主持风格,让人立即联想到的有如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般的主持节奏,以及对论坛进程中穿插其间的预计之外的内容恰到好处的把握,都充分显示出鸽界这样年轻有为的精英人士扎实的专业功底,较为宽厚的文化素养与对当今国内国外鸽坛多方面知识、信息、动态的洞悉。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我国的鸽坛领军层面后继有人。
在上海中荣活动中结识的诸多年轻信鸽同好中,难以忘怀的还有正在筹办中的北京《五洲竞翔》杂志社编辑、记者于占国、姚立伟、陈永志等。与这几个充满激情,心高气盛的年轻人几天的接触中,知道他们自己并未直接涉足鸽事,完全是依托其做传媒的知识与经验,凭籍对赛鸽运动发展前景的洞察与敏感,雄心勃勃地渗入信鸽领域,力图建树一番事业的。他们在论坛活动期间马不停蹄地开展各项采编工作,如采访这次论坛的发起人林信涌先生及其家人,与台湾赛鸽名家吕宜全先生对话,与国内经常露头露脸的知名撰稿人切磋鸽事和探讨信鸽文化建设,探寻现场诸多赛鸽名家的成功心得与奥秘等。因为他们年轻,人生履历中大部分时间是在求学和将所学专业付诸人生实践的打拼之中,现如今尚没有涉足赛鸽活动,未来也不能确定能否与具体的鸽事结缘,因此不弄鸽事,欲反映鸽事自然有其欠缺的一面。但他们身在“庐山”之外看“庐山”,没有偏见,更少局限,只要用心深入鸽事中来,或许更能看清和揭示“庐山”的真面目。这不,当《五洲竞翔》的创刊号寄到我的案头,翻阅几位青年人的鸽事报道与文章,他们对信鸽人与事的观察与体悟,在我眼里还真看不到什么局外人的痕迹。其实,这些兴致勃勃投身到鸽界来的年青人,只要在鸽坛用心耕耘,付出努力,就是没养鸽,也实际上是为鸽界增光添彩的新鲜血液,我们当引为鸽界的“同志”。
在未参加中荣论坛之前,我就已经知道在我们的信鸽领域,活跃着一批不在少数的青年赛鸽佼佼者,信鸽媒体、实体的知名领头人与工作者,这次中荣行更强化了我对我国信鸽活动是一项充满希望的朝阳事业的认识。
——把科学引入鸽事的践行者
倡导科学养鸽堪称时下信鸽领域喊得最为响亮的口号。但在具体实施科学养鸽的理念上,往往是见仁见智,没少五花八门的认识与做派,时而让人感到五彩缤纷,时而教人眼花缭乱。受专业知识水平的局限,在我们鸽友中实用主义的想当然情况比较普遍,如本人养鸽活动中就没少这样纯粹个人主观意识上的臆想臆断。更有甚者,鸽界里以科学养鸽为金字招牌,完全出于个人谋求私利的动因,搞伪科学行骗的现象也并不鲜见。这次中荣之行,却让人亲历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养鸽展示。
具体而言,中荣中心在这次令鸽坛瞩目的信鸽文化与竞翔的盛典中,不惜花费财力、精力与有关方面联系,郑重其事地从北京与台湾请来了与赛鸽运动相关的科学领域当前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参加活动,并进行了专题讲座,以最直截了当的形式,把科学知识引入信鸽活动,把现代最新的科研成果运用于赛鸽运动。
在几天的中荣论坛活动期间,中荣请来了国家气象局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预警中心的研究员乐贵明博士较为系统地进行了地球磁暴及其相关的天文知识讲座,使参加活动的诸多鸽友结合各自的赛鸽实践情况,增强了重视异常天体运动影响信鸽训赛状况的意识。本人近年来主要从感性认识出发,对地球周围的星球及相关天气运动影响赛鸽的问题多有感想,并先后在《中华信鸽》杂志发表过断想月球引力的变化对赛鸽训赛的影响文章;在《赛鸽天地》谈过重视异常天体运动影响赛鸽,并根据天体运动的前期预测,科学地做好赛事安排的问题。这会儿听了乐博士的科学讲座,学而后知不足,深切体会到过去因知识的浅薄而只能在天文领域的探讨上浅尝辄止,通过听讲与私下交流,不养鸽子的乐博士与我这天文学上的门外汉得到了好几次很好的沟通,直到他临上机前因谈资投机彼此依依不舍的惜别,从而使我在更准确而宽泛的范围提升了先前的认识。
随后,来自宝岛台湾的国立中兴大学兽医学院兽医系教授,系主任林子恩博士作的信鸽竞翔与现代兽医学发展现状的关系探讨的专题讲座,因出自于与我们一样身为鸽友的专家讲授,故针对性极强,实用性很大,深受鸽友欢迎,使众鸽友受益匪浅。通过林教授的介绍,也让人了解到了当今赛鸽医学的专题研究在台湾、欧洲与日本等赛鸽运动发达地区,无论是在理论研究水平上,还是用于实验和实际鸽事活动的医疗检测等方面,科研设施均达到了一个极为先进的程度。进而对自己相形之下颇为粗放的信鸽日常管理与保健状态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在中荣论坛活动中,台湾赛鸽好手,资深的赛鸽杂志撰稿人林仓田先生专题介绍台湾信鸽赛制的讲座,也是十分耐人寻味的信鸽知识传播活动。中荣老总林信涌先生在认识当代赛鸽运动中有个非常明确的观点,就是赛制决定赛鸽水平,先进的赛制派生超一派的赛鸽品种,进而影响作为再续制造业、房地产之后,有着巨大发展空间的信鸽产业的发展层次,最终决定能否实现中荣打造中华赛鸽品牌,扭转当前鸽界单向到欧洲引进赛鸽品种的趋势,争取让老外到中国来引种的目标。从林仓田先生介绍的台湾赛鸽体制与运作规则不断演变与完善的过程来看,虽说充斥着激烈与残酷色彩,但能够几十年长盛不衰,始终都在赛制形式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与精神。看来,使用极其周密、完善的竞翔形式来开展信鸽活动,确实是值得鸽坛探讨的科研课题,对于决定信鸽比赛活动能否科学合理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一个先进科学的赛制理念甚至可以说是决定赛鸽事业得以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我们在赛鸽领域讲科学的发展观,切不可忽视对赛制的探讨与建设。
综上可见,几天的中荣论坛及相关活动时间不长,但其践行科学养鸽的理念,在整个活动中赋予了浓郁的科研色彩,可谓在鸽界带了一个好头。我们普通鸽友受精力所限,知识水平与专业范围所限,在日常鸽事活动中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出现有悖科学常识的问题,因此我们的赛鸽活动能引起科研部门的关注,特别是有象中荣这样古道热肠的信鸽大家恭请科学家们莅临指点,实为幸事。
(载《翱翔》杂志06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