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妄言遗传与遗传变异--论“杂交”得失
文/林长岳
大千世界动物通过性行为生殖繁衍,随之遗传也在悄悄地进行。上篇谈到信鸽在繁殖过程中,由于遗传基因变异、而育出的子裔,不论在形态和行为遗传所表现出的特徵,都不类似亲鸽,鸽人为此而感到茫然。
鸽人在繁殖赛鸽时,多以杂交见长,谓之“杂交出优势”。的确,在赛鸽翔竞中,“杂交优势”也不时地放出异彩,成就过不少赛鸽冠军,为此,赛鸽人也曾为它一度疯狂,为这可遇不可求的桂冠,飘飘然地在人前说道。但采用“杂交”方法作育赛鸽的鸽人,又何止百人千人,剩至更多。煮酒论英雄,权衡之下、得失之中,也未免有些齿寒。症结到底在何方?
笔者认为;信鸽这个同科、同属、(由不同作育者自命名的血系)的物种,在某种情况下杂交后,既能延续保留亲鸽适应环境的特质。在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难得的机遇组合,而使信鸽在翔赛中,体现出“杂交优势”,故而说成功的“杂交优势”是可遇不可求的。同物种交配繁殖其育出的子裔,遗传后的形态和行为特徵、基本类似亲本,并能秉承其亲本的特质。(基因变异除外) 用不同种属交配繁殖,其育出的只是另类。例如;动物中驴和马,老虎和狮子,它们都是同科不同属的物种。
驴和马同属于马科,驴是驴属、马是马属。狮、虎同属于猫科。人为的狮虎交配繁殖,母虎或母狮产下的狮虎兽或虎狮兽均难成活,目前所知,其存活率极差,这种杂交行为的结果,只是产下了非狮非虎(人称狮虎兽)一种极为短命的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