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鸽飞长空,联海无涯。在唐宋诗词中,不乏信鸽的联语,妙趣横生,百读不厌,回味无穷,令人难以忘怀。
翔鸽参禅
相传、有一天妙高山圣寿寺主持禅定书写了上联:“云影空明应听晨钟醒世梦”,便将毛笔搁在笔架上品茶,搜索枯肠酝酿下联,冥思苦想了许久,都没有构想出恰当的联语。这时,听见咚咚的敲门声,拉开门一看,原来是外地的一位和尚名叫慧远的云游到这里,便急忙上茶请坐。他想考一考外地和尚,便请慧远僧书写下联。那慧远喝了一口茶,瞧了瞧几案上墨迹未干的上联,又放眼云去风来的僧舍院坝,有五、六只鸽子在草坪花卉丛中嬉戏觅食,便走到书案旁,挥毫题书,云:“风声寂静且看白鸽透禅机。”对仗工整,颇富哲理,禅定笑容满面地说:“真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啊!”
“禅”,是印度语的译音,“禅那”的简称。即通过修行,扫除精神杂质,防止散乱的心绪,真正地透悟自己。在古代,士大夫阶层或僧侣十分重视参禅实修,甚至渗透到生活中去了,包括与僧侣生涯有关的器具、动物,都赋予禅意,是须臾不可缺少的。初唐诗人沈期在《九真山静居寺谒无碍上人》诗的尾联写道:“候禅青鸽乳,窥讲白猿参。”此联对仗工整,颇富禅趣。用“候禅”与“窥讲”相对应,生动形象地勾勒出禅堂上课听众拥挤的画图。禅师远离尘俗,潜心修禅布道,青鸽将禅宗理论当作甘乳雨露,等候禅师传授,山上的白猿将禅宗作为人参营养补品,也下山来聆听高僧讲禅学课了。在身心洁静无染的禅修者看来,禅宗何等至高无尚,总是如此地富于诗意。飞禽走兽如此,何况芸芸众生呢?正如唐代诗人宋之问赋联云:“入禅从鸽绕,说法有龙听。”

东坡戏三影
北宋填词作家张先,字子野,痴迷爱“影”而写“影”,他在几乎每首作品里,都要极尽灵巧地描摹出一个“影”字,当时就以“云破月来花弄影”、“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和“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之句,被人们送给绰号“张三影”、“张弄影”。
他在《满江红·初春》联云:“晴鸽试铃风力软,雏莺弄舌春寒薄。”这清丽洒脱的咏鸽哨联,给人们捎来新春般的欢悦和慰藉。张先在“雨韵叩幽窗,雪衣弄玉影”联语中,更以描神之笔,绘画出鸽子(古称雪衣、雪衣女、青鸟)栉风沐雨,穿云破雾竞飞的深邃意境。近代评论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赞张先“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张先晚年退隐乡间后,年逾八十仍浪漫不羁,风流倜傥,家中尚蓄有歌妓。有一次,苏东坡去拜访他,赠了一副对联,对张先进行戏嘲。对联写道: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
联中引用了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元代发展成为曲剧《西厢记》)故事,将张先比喻为拈花惹草的秀才张珙。张先收到苏东坡的对联后,回赠一联语云:愁似鳏鸽知夜永;懒同玉蝶为春忙。
这副对联,对自己作了表白,且韵词俱佳。
鳏(音guān),鱼名,即鳡鱼,其性独行。鳏鸽,即失去伴侣的孤鸽。玉蝶,即蝴蝶的美称。苏东坡瞧此鸽联,赞叹不已,称张先为楹联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