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岛鸽舍
文章
19
图片
12
视频
0
留言
0
首 页 > > 正文

鸽病治疗

时间:2013年01月29日    浏览:评论:0
分享到: 更 多

赛鸽疾病资料库

腺病毒感染症 (Adenovirus Infectious)

病源:由腺病毒感染引起之急性传染病,也称为"幼鸽下痢症",是近年来引起赛鸽急性嗉囊炎、肠炎的元凶,令鸽友深为所苦,腺病毒常与大肠杆菌或球虫混合感染发病,每年的 2~7 月是主要流行季,本病全年度皆会感染发病,尤其好发于春夏冷热交替,鸽车训练紧迫阶段传染速度快。

传染途径:粪便、食入患鸽吐出之饲料或鸽车中与病鸽接触皆会传染。

症状:赛鸽出现呕吐、消化停滞,病况较轻者仍能进食,但消化速度很慢,吐出之饲料或排出之粪便皆含病源菌,多发生在赛鸽归返后,潜伏期 3~5 天,发病后呈现脱水现象,体温上升,体重减轻,排绿色水便、粘便甚至血便,严重者 2~3 天内急性死亡。

剖检:肝脏、肠管、脾脏出血,切片可见嗜酸性或嗜碱性核内包涵体。

治疗:遇有发病请尽速处置即送医诊治,勿任意催吐或将嗉囊内饲料及水挤出,以防鸽子更形虚弱,先将患鸽隔离,避免其他鸽子接触或检食吐出之饲料。

处理方法:以"鸽绿仙肠炎胶囊" 加 "噬菌灵E" 、 凯迈特 "金鸽素",与电解质混合灌服,正常约 1 ~ 3 天可复原。

预防:可使用 "噬菌灵E" 加电解质及 "金鸽素" 供鸽子饮用,特别是训练比赛归返后立即饮用,对肠道整理及消化功能恢复有极好的效果。

预后:感染过腺病毒的鸽子通常会产生很好的抗体保护,在短时间内不会再重复感染,但仍要注意是否完全复原,如肾脏及肠管的功能有否因其他并发症或处理不当而影响恢复。本并尚无疫苗,平时须做好健康维护,勿让鸽子过度疲劳,注意鸽舍通风、干燥及定期消毒。

鸽痘 (Pox)

病源:由鸽痘病毒感染所引起,多发生在一岁鸽以内之幼鸽,每年3~6月为主流行季,其他季节亦会感染,对未接种疫苗的赛鸽构成严重威胁。

传染途径:病鸽排出之唾液、鼻道粘液及泪液或身上脱落之痂皮均含有鸽痘病毒,干燥后随空气接触其他健康鸽,另鸽子打架户啄、蚊子或吸血外寄生虫叮咬均会传染。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脚部鸽痘感染

症状:病毒进入鸽子体内后即快速大量繁殖,潜伏期 4~7 天,然后在皮肤及粘膜处爆发,如鼻部、嘴啄、口腔、眼睛周围、肛门口、脚部及体表其他不长毛的部位,严重时眼球及气管内亦会感染,影响赛鸽的体能及呼吸,亦常并发细菌感染或毛滴虫、球虫、呼吸道疾病发作,甚至造成死亡。

治疗:将患部痂皮小心剥离,痂皮含有病毒不可任意弃置,以"鸽痘精" 涂抹于患部,但不可触及眼球,口腔及鼻道内均可使用,另须补充营养,如维他命A以强化皮肤的愈合力,使用 "传染病源治疗剂" 以防细菌性并发症感染。将病鸽隔离,使充分休息,避免打架,健康鸽应作紧急接种,感染发病过的鸽子能获得很好的免疫力,遇有鸽痘发生应即处置及送医诊治,并停止训练飞行,轻忽往往造成更严重的病况。

接种计划:幼鸽出生三周龄以上开始接种,有效期一年,接种后 7~10天检查接种部位是否有痘疤出现,鸽痘疫苗可同时与巴拉米哥病毒疫苗或沙门氏菌同时使用,接种后连续补充 2 天电解质或维他命并减少训练。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感染鸽痘及巴拉米哥病毒引起神经症状 ▲肛门口周围鸽痘
饲鸟病 (Ornithosis)

病源:饲鸟病源称鹦鹉病俗称 "单眼伤风" ,是由 "Chlamydiae" (披衣菌) 引起之传染病,此病原体比细菌小,较滤过性病毒大,对抗生素有感受性,是一种人畜共通传染病,在鸽子极为常见。

传染途径:病鸽的鼻汁、唾液或粪便中排出菌体,经由空气或食入含菌之饲料、饮水而传染。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饲鸟病引起之肺部病灶

症状:刚发病时为结膜炎,由单侧开始发生,临床上饲鸟病常会和其他疾病,如毛滴虫、霉浆菌等混合感染发病,鸽子结膜肿大、有泪液,严重时呈浓粘液、眼皮粘合、流鼻汁,传染速度不是很快,但会时时发现病鸽出现,种鸽常呈不显性症状,病鸽缺乏活力,食欲减退,羽毛松散消瘦,排绿色水便,严重时呼吸有杂音,加上细菌感染时则会并发肺炎及气囊炎,幼鸽感受性强、传染快,严重时会造成死亡,剖检食可见肝脏、脾脏肿大。

治疗:凡赛尔 "呼吸道治疗剂" 连续使用5天,停药二天,补充维他命、电解质,再连续治疗 5天,二周后再重复一回,严重患鸽配合使用凡赛尔 "呼吸道治疗胶囊"。注意病鸽隔离及鸽舍消毒,保持通风、干燥、低密度饲养,刚发病时正确的诊断是很重要的,如果有其他并发症亦须同时处理,赛鸽医院可提供帮助作类别鉴定,以缩短治疗时程。

预防:种鸽常带菌而不显现症状,配对前及孵蛋期请配合霉浆菌作整理,比赛鸽归返后以 "呼吸道治疗剂"饮用 1~2 天

呼吸道感染症 (Respiratory Infectious)

病原:鸽子的呼吸道病症通常都不单由一种病原引起,而是混合感染方式发病,其中包括细菌、病毒 ( 如泡疹病毒 ) 、 霉浆菌、毛滴虫、饲鸟病等,尤其霉浆菌更是普遍,平时潜伏鸽体内遇紧迫或疲劳抵抗力减弱时便会发病,呼吸道疾病是鸽友最常遇见的问题,幼鸽、选手鸽、种鸽皆然。

传染途径:经由空气、鸽体接触、粪便、污染的饲料及饮水皆会传染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口腔黏膜发炎

症状:幼鸽及选手鸽较易感染发病,种鸽症状较不易见,偶而零星发生再逐渐蔓延,初期鸽子会有流鼻汁、打喷嚏、鼻瘤变脏,继而口腔黏膜发炎,由潮红转紫灰色,黏液由液状转成粘丝状,呼吸有杂声 ( 尤其晚上静息时更易察觉 ) , 鸽子张口呼吸,赛鸽飞行能力降低,严重者转换成气管炎、肺炎及气囊炎。

治疗:先将患鸽隔离,检查患病鸽数再决定治疗方式,而鸽子呼吸道疾病常与饲鸟病同时发病,因此在治疗时须考虑各种情况,例如检讨毛滴虫是否处理?鸽舍通风否?饲养密度过高否?遇有发病以 "呼吸道治疗剂"连续供应 5~10天,最好全舍同时治疗,严重者配合使用凡赛尔 "呼吸道治疗胶囊",治疗时暂停补充红土、矿石等含矿物质产品。

预防:为防幼鸽受感染,种鸽配对前及孵蛋期须作呼吸道整理,选手鸽亦须定期预防。

副伤寒 - 沙门氏菌症 (Paratyphoid)

病原:沙门氏菌对鸽子威胁很大却又常为鸽友所忽略,此菌活动力及抗性都很强,是一种极为顽固的病菌,一但污染鸽舍便不容易将之彻底根除,因此鸽友不可轻忽此菌的危险性。

传染途径:病鸽可由粪便、唾液、鸽乳或产蛋时将沙门氏菌排出体外,经由污染的饲料、饮水、空气传染(较少) 、卵巢或产蛋后沙门氏菌穿透蛋壳而传染。

▲口门氏菌感染引起脚部关节肿胀

症状:

  • 肠内型:病鸽最常见为肠内型,鸽子消化迟缓、排绿色粘稠泡沫粪便,间带有恶臭味,鸽子急速消瘦、传染快。
  • 关节型:沙门氏菌会穿透肠壁经由血液循环到达其他部位,在脚部及翅膀关节常见引起肿胀及僵硬,鸽子羽翼下垂或无法站立、跛脚
  • 内脏型:沙门氏菌亦会在肝、肾、脾、胰脏及心脏、胸肌、输卵管、卵巢、睾丸内造成脓疡,会造成鸽子死亡或繁殖障碍,临床上常见许多患过沙门氏菌的鸽子不孕或不产蛋,或者受精蛋无法孵化,胚胎在蛋内死亡,有些雏鸽数日内死亡无法育成即是由于此菌所致。
  • 神经型:沙门氏菌若侵入中枢神经及脑部则会引起神经症状,造成歪头、斜颈,复原极缓
▲感染沙门氏菌引起肠道浓疡
  • 急性型:在幼鸽常会因败血症造成死亡,若耐过也会引起许多后遗症,特别是带菌潜伏及排菌污染其他鸽子。

诊断:沙门氏菌一但污染鸽舍便随时会有病鸽出现,遇有类似症状不可轻忽,应送请赛鸽医院诊断,以血清凝集试验及细菌分离确认。

治疗:感染沙门氏菌服药期至少需长达两周方能有效控制,且须定期重复投药,以凡赛尔 "保痢安"服用10 ~ 14天,配合隔离病鸽、鸽舍消毒,治疗一段时间后全舍须接种沙门氏菌疫苗。治疗期间注意营养补给,以"维他精力粉" 搅拌饲料,饮水中同时添加"电解质" 及 "超级固元素"。

▲沙门氏菌感染引起只肺脓疡

区别诊断:沙门氏菌肠炎排绿便及易与其他肠炎或寄生虫性下痢混淆,而神经症状与羽翼、脚部关节炎与巴拉米哥病毒感染亦不同,沙门氏菌引起关节发炎肿胀,而巴拉米哥病毒则引起羽翼及足部关节神经麻痹。

预防:接种疫苗为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注射型疫苗:选手鸽注射一剂即可,种鸽每年注射一剂。幼鸽离巢后一.周起即可接种,可配合鸽痘疫苗一起使用。

0

中华信鸽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2-2010(China Racing Pigeon)www.zhx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户服务QQ:527574510 690793429

电话:0551-65301739 传真:0551-65301769 Email:0086@zhxg.net

ICP证B2-20060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