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疾病来说,最害怕的是鸽子应激。疾病有时候我们可以用药物预防,应激只能我们鸽友们自己注意。
鸽子的“应激”反应,表现在方方面面,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我们养鸽人如果不了解,不去正确面对和加以重视,恐怕要吃大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三星期鸽龄幼鸽刚离巢,应单独和同龄幼鸽关在一起,尽量给它们创造安全、舒适、自由的“小王国”。让它们自己尽快地在短时间内学会吃喝和独立。
如果一离巢就放进成鸽棚,它们会因胆小、紧张出现“应激”反应,会蜷缩在鸽棚一角,躲避大鸽袭击,甚至几天都不敢去与成鸽争吃喝。对它们来讲,那将是一场真正的灾难。要知道,刚离巢幼鸽是按“天数”长身体的。
(2)扒棚几天后的幼鸽开家,开头的两三天,应选择傍晚放出笼。那时幼鸽的“应激”反应比较小,故不容易飞丢。
(3)青年赛鸽第一次路训之前,必须在家连续进行两三晚装笼训炼。熟悉笼内过夜后,让第一次外训的鸽子,因装笼出现的“应激”反应,降到最低点。
(4)第一次路训要控制在10公里范围内,而且是群飞。鸽子是群居生命,互相会壮胆,“应激”反应就比较小。在不紧张的合群中,增强对自然界的熟悉和适应性,建立归巢信心,提高归巢速度。
(5)换羽没有基本结束之前,鸽家飞要顺其自然,但不能进行路训。如果强行进行路训,甚至远距离放飞,必出现强烈“应激”反应,损害鸽健康,甚至飞丢。
(6)鸽会集训,赛前一个月对赛鸽进行必要的安全药物处理是不可少的(除鸽体内各种虫、呼吸道整理等)。但临赛前不分赛距远近,又是填食,填补品,打水,甚至企图给鸽用各种药,指望飞出冠军?那是弄巧成拙,会使鸽子在参赛运输、飞翔途中出现强烈的“应激”反应,损害身体,削弱竞翔能力。又怎能飞出冠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