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信鸽网 | 社区论坛登录 | 注册
首页 > > 正文

【杂谈】育种综述

2017-06-01 14:25:51     人气:  来源:宋俊平     评论:0
<-点击分享到微信

     种鸽的遗传价值高低,一是要看速度优势大小,二是要看归巢率的高低。信鸽育种按重要程度其顺序为:

    第一、竞翔成绩;

    第二、家族竞翔史/血统优良;

    第三、体质健壮;

    第四、遗传稳定;

    第五、羽质光滑;

    第六、鸽眼构造优良;

    第七、综合考虑种鸽配对。

    我们对信鸽配对的最大误区:我们过于相信自己的直观感觉,以为掌握了鉴鸽技巧,凭这“一招鲜,可以吃遍天”,忽视竞翔成绩和血统,导致信鸽竞翔、育种工作徘徊不前。信鸽遗传的好坏看不见、摸不着,而且是受多基因控制的外在表现性状,只有竞翔和育种遗传才能准确判断;赛鸽的优劣也难以从外表直接看出,特优和特劣的在外表上经常有惊人的相似。同时具备优良赛绩与血统的家族遗传史的赛鸽,是种鸽的首要条件,种鸽的体质、羽质、眼睛,以及种鸽配对方法等等,仅是一种辅助参考条件。

    优秀赛绩鸽,不论是杂交还是近交育出,其祖宗三代至少其中有优秀的种鸽。名鸽必出自名血,这是公认的事实,但也是建立在汰劣选优的基础上的。优秀赛绩种鸽,只有配对得当,才能不断地繁殖出获奖鸽,而此时参考种鸽的体质、羽质和眼睛,育出符合要求的竞翔鸽就更有把握。

    种鸽的选择原则

    我们引进赛绩鸽就是希望它能成为的种鸽,但却经常发现高价引进购买的种鸽难以实现自己的愿望,钱花了仅得到教训,若不分析自己引种的失败经验,则难以提高自己的水平。笔者建议,引进种鸽不妨按照下列原则进行选择:

    1、明确自己的主攻赛距

    干任何事都要首先制定目标,只有奋斗的目标和方向明确,再经过自我不断努力实现目标,是自我成功的一种标志,人身就是自我不断进取的过程,养信鸽同样也是一种历练。信鸽从短距离达到超远程比赛,各个赛距都优良表现的全能赛鸽几乎不存在,即使有恐怕主人也不会轻易出手。所以明确自己信鸽培育的赛距和比赛的重点,多看多抓这个赛距的获奖鸽,明了其特点,按照自己需要再选留或淘汰,以及引进种鸽。

    2、种鸽在本地获奖

    本地获奖鸽做种,有以下几个优点:

    ①、种鸽适应当地气候,生病死亡的概率低;

    ②、喂食管理容易,容易及早配对育种;

    ③、种鸽的血统的真实可靠性较高;

    ④、育出的后代,适应当地气候与比赛的地理环境,出成绩较快;

    ⑤、引进本地的种鸽,一般不会买到假鸽;

    ⑥、假若需深入进行血缘配对、近亲育种时,用同血缘的种鸽比较容易,也容易形成同一血统的家族系列。

    信鸽的飞行速度和归巢性状,受若干基因控制,不是单一受某个基因控制,属于多基因控制。控制信鸽快速飞行、导航归巢、适应环境能力的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在遗传上,它遵循遗传分离律、自由组合律、连锁与交换律。在遗传中具有家族倾向,既不属于隐性遗传,也不属于显性遗传,还不属于性染色体遗传,在随机杂交群体后代中,变异范围广,但大多数介于中间类型,极个别属于特优或特劣,在分布上为离散分布,没有什么规律可循。

    信鸽的竞翔特性受多基因控制遗传,不仅受环境因素影响很大,而且环境也会影响到后代的遗传,即使的品系鸽也会受到鸽主、繁殖地气候、竞翔赛线恶劣程度等的影响,最终发生功能性的改变。我们引进的许多外系经过参加当地的竞翔选择,再不断繁殖数代,其外型特征会逐渐向以前国血鸽常见的特征转变。如肌肉和脂肪减少,手感发生大的变化,但这不是退化,而是由于环境因素、竞赛选择,多基因控制自动适应的结果。

    所以说:引种从本地引,选择种鸽不能仅看种鸽的特征,也不能光看体质和眼睛,家族遗传史与赛绩应始终为第一位。


标签:育种

中华信鸽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2-2010(China Racing Pigeon)www.zhx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户服务QQ:527574510 690793429

电话:13349190911 Email:0086@zhxg.net

ICP证B2-20060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