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挤笼后爱生病现象较普遍,某些赛鸽参加比赛归巢后,往往身体欠佳,缩头缩尾,不爱吃食只喝水,甚至拉稀。这时,鸽友就埋怨鸽会没有把笼子洗干净。其实并非如此,对于某些赛鸽而言,既使笼子洗得再干净,消毒再彻底,它也易生病。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顾澄海先生分析得很对,关键是这些赛鸽上笼后很紧张,产生应激反应,自身免疫力下降,抵抗力减弱,交叉感染而得病。所谓应激反应就是当动物受到外界环境改变而产生有害刺激时表现出机体障碍和本能地产生防御反应。面对这种应激反应有的信鸽能适应,而有的信鸽就不能适应。对具有一定抵抗应激反应能力的信鸽称为应激抵抗型信鸽,反之就称作应激敏感型信鸽。
那些应激敏感型信鸽受到刺激时,也就是信鸽在集鸽、运输、司放过程中生活环境的改变而受到的强烈应激性刺激导致信鸽血液循环加快,心肌受损,使信鸽免疫力系统遭受破坏,抗体减少,免疫力下降而诱发信鸽体内潜在的疾病和旧病复发,更严重的可导致信鸽死亡。在比赛过程中,常见少数信鸽死在笼子里,就证明了这点,这些死在笼中的信鸽就是由于强烈的应激反应导致心肌受损突然死亡,绝不是其它什么原因引起的死亡。现在要研究的是如何提高信鸽抗应激反应能力,防止挤笼生病呢?
1、首先要从育种做起,要培养应激抵抗型信鸽,淘汰应激敏感型信鸽。作为种鸽除要求优良血统外,必须是体质健壮,从来不生病的信鸽。体质好也许比素质好更重要。三、五百公里比赛只要身体好跟群飞也能跟回来,最后有力冲刺也能飞出好成绩。所谓“外血”飞得快,短距离容易取胜就是因为体质好,肌肉发达。所以育种必须要重视体质。常言道:“好鸽不生病、生病非好鸽”,就是这个道理。
2、防止长期近亲繁殖。近亲繁殖的信鸽外观漂亮、外貌相似,但免疫力低下,抗应激反应能力差,极易生病,长期近亲繁殖必然造成信鸽体质退化,这种信鸽一挤笼就生病是不奇怪的。
如果确实要保留血统需要回血时,也必须要控制交配的近亲系数。要特别防止近亲系数大的父母配、母子配、兄妹配的做法。
3、要重视自然淘汰。根据达尔文理论:适者生存,对信鸽一生病就用药的做法不宜提倡。鸽友也许都有这样的体会:过去养鸽条件很差,但信鸽很少生病,现在养鸽条件好了反而生病多起来了,其原因就是长期以来没有自然淘汰,鸽子一生病各种抗生素全用上造成信鸽对药物的依赖性。信鸽生病主要是靠它自身免疫力战胜疾病,否则的话就应自然淘汰。只有实在没有办法无法控制时再使用药物进行医治。
4、必须加强应激反应训练。平时要对信鸽给以轻度的应激源以提高抵抗应激能力。例如:坐笼练习,短距离训放练习,尤其要参加鸽协组织的训放活动等。这里要说明一点,参加集体训放很重要。某些鸽友怕信鸽挤笼生病,平时不参加鸽会组织的训放,自己私放,等到比赛时才到鸽会来参加比赛,这对信鸽抵抗应激反应是不利的。
5、比赛期间要防止疲劳战。不少鸽友认为信鸽训放次数越多越好,到比赛时到处参加比赛,搞得信鸽疲劳至极,疲于奔命,必然造成信鸽体质下降,难于承受这种压力而导致生病,对信鸽来讲也必须劳逸结合。
6、比赛期间要重视电解质供给。信鸽比赛期间是体力消耗最大时期,不仅要增加蛋白质饲料供给,更重要的是要确保电解质供给,这是因为由于应激反应导致信鸽体内电解质不平衡,为了降低应激反应带来的不良影响,必须在比赛期间补充各种电解质,例如:氯化钠、碳酸钙、硫酸亚铁等电解质。如果有条件的话再供应些有机酸就更好了。
首页 > > 正文
激反应是信鸽挤笼生病的重要原因
2014-08-11 14:56:51 人气:
评论: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