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记者走访贵港市的养鸽大户了解到,受禽流感影响,从去年开始,贵港市的种鸽养殖总规模由50万多对锐减为6万多对,广东、南宁等地的主要销售渠道不畅。贵港市的养鸽产业受到重创,养殖户们苦苦支撑,期盼解困良方。
销路受阻 养殖户苦撑
“从去年4月份开始,鸽子就卖不出去了,根本没人要。”港南区桥圩镇兴华鸽厂的负责人杨济事介绍,受禽流感影响,近一年的时间里,都没有“鸽贩”上门来收购鸽子。为了减少鸽子的积压量,他只好自行把鸽子拉到批发市场去卖。
杨济事1998年开始养鸽子,最多时养有6000多对,每天都有“鸽贩”上门来收购。他介绍,除去年外,在他养鸽的十几个年头里,从来没有经历过鸽子卖不出去的困境。
“鸽子不能存,饲养25天左右就要出栏,不能拖,拖的时间越长就越亏本。”杨济事介绍,本来可以出栏的鸽子如果多养几天,就要亏本。一只鸽子饲养一天的费用约为0.5元,一天有约1000只鸽子要出栏,迟一天出栏,他就得多负担500元。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杨济事为了把鸽子卖出去,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用三轮车把鸽子拉到批发市场低价出售,但收效不大。“淘汰了1000对种鸽,实在撑不下去了。”杨济事说,随着每天鸽子积压存量的增多,投入成本加大,销售渠道受阻,他只好从源头上减少鸽子的产出量。1000对种鸽都是以低价售出的。“相当于送人了。”杨济事无奈地说。
现在,对于杨济事来说,为了保住他辛苦经营起来的养鸽产业,他保存了5000多对种鸽,苦苦支撑了一年。他相信只要有鸽子,就有翻身的机会。
整体存量锐减 鸽企陷困境
3月17日,在市农科所内的富生养殖专业合作社内,一排排养鸽大棚整齐排列着,鸽子养在大棚的笼子里,每个独立的笼子里,均为一对种鸽带着数只乳鸽;而在另一旁,则是集中养殖的鸽子大棚,密密麻麻的鸽子白花花一片。
“笼子里的鸽子是从集中养的大棚里挑选配对出来的种鸽,现在笼子里已经养满了,没有配对的就先养着。”该合作社负责人罗富生介绍,目前养殖场内共有3万多对种鸽,自从因禽流感影响导致外地大的活禽交易市场关闭,从去年4月至今,基本没有对外地市场供应过鸽子,只能先养着。
罗富生介绍,去年,贵港市的肉鸽市场价格由之前的29元/对跌至14元/对,肉鸽市场交易持续低迷,许多养殖户纷纷退出养鸽产业。早在2011年之前,全市养殖的种鸽总数已达到50万多对,但在2013年过后,全市种鸽总数仅为6万对。种鸽数量的锐减显示了养鸽产业面临的艰难困境,同时也影响了其他产业的发展。
“鸽子是以玉米为主食,1万对种鸽1个月的玉米需求量为22吨。”罗富生介绍,他每个月要从港北区大圩镇的玉米收购商手里购置至少53吨玉米,其他的养鸽户也是从此地购置玉米,该点的4个玉米销售点1天销售玉米共达800多吨。如今,因养鸽户的锐减,该玉米收购和销售点经营情况不容乐观。
养鸽曾经是贵港市农民朋友的增收项目,因其准入门槛低,管理难度小,场地要求低而大受群众的欢迎。在港南区桥圩镇,全镇群众养殖的种鸽数量曾达近30万对,在瓦塘乡也曾达到10万对。然而仅仅一年时间过去,桥圩镇全镇养殖的种鸽数不到2万对,瓦塘乡5000对规模以上的养殖户已经没有了。
“再这样下去,整个养鸽产业会崩溃的。”罗富生介绍,养鸽不同于养鸡,从引种到培育成种鸽至少需要2年的时间。因大型的活禽交易市场的关闭,全市种鸽数量锐减,鸽子的销售对于还在苦苦支撑的养鸽户来说举步维艰。所以,目前如何确保留住一部分养鸽户,重振养鸽产业,是每一个养鸽户的共同期盼。
业主期盼政策扶持
“能够支撑下来的养鸽户如今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候了,如没有其他资金注入,维持就变得更加艰难。”罗富生说,养殖户们希望相关部门能采取一些措施,帮助目前陷入困境的养鸽产业,同时协调相关金融部门,放宽贷款条件,以缓解当前养鸽户资金不足的困难。
记者从市水产畜牧兽医局了解到,目前,针对养殖市场的低迷情况,该局已组织专家对全市的养殖业进行了调研,养鸽业是调研中的一部分,相关的调研报告已呈报市政府。对于养鸽户们希望的政策扶持等,目前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措施。
“为了渡过难关,大家的心都拧在一起了。”罗富生说,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还在支撑着的养鸽户们经常聚在一起,相互交流市场需求、价格变动等情况,多方寻找销路,解决当前滞销难题。下一步,大家想组建一个“养鸽协会”,能更好地进行信息交流,有利于养鸽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