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鸽的飞行过程中,信鸽受到行为刺激时,会采用无氧代谢供给能量,进行高速飞行;在自由飞行和远程续翔时采用有氧代谢供给能量,进行低速飞行。提高无氧代谢能力则会提高信鸽的飞行速度,提高有氧代谢能力则会提高信鸽的远程飞行能力。
只有采用适量的运动量,进行信鸽的训放,才能提高信鸽的综合飞行能力(飞行速度和远程飞行能力)。轻负荷的运动对提高信鸽睥飞行能力,效果不大;过大的运动量则会使许多优良信鸽,体内酸中毒暂时丧失飞行能力导致无谓的损失。另外同样的飞行距离,由于气候的不同,对于信鸽的运动量也不同。信鸽训放时:50——200Km飞行距离时采用无氧代谢方式供给能量,不至于因酸中毒导致无谓损失,且可以达到无氧代谢的训练效果。通过多次的训放,可以达到损失小,提高大的效果。由于部分幼鸽无氧代谢与有氧代谢能力为先天遗传,应由近到远逐步训放。太谷县的白全样同志运用此种方法,在1999年秋大铁信鸽协会太谷分会举办的500Km比赛中,22羽幼鸽全部归巢。其中当天归巢18羽,有6羽进入前10名,冠军飞速达到1461.9米/分。运用此种方法的太原铁路分局职工张茂修同志,在太原市信鸽协会的太铁信鸽协会1999年举办的多次比赛中,成为太原最大的赢家。而在同一鸽会,部分养鸽高手的信鸽由于未能积极训放,在比赛中,飞速和归巢率均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