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鸽饲管的注意事项
语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在饲鸽比赛过程中,假如想和别人一争长短,求取胜利,对于优良种鸽的引进及其保健、管理,是不容忽视的。
曾经有一位西欧老练的养鸽家,以幽默的口吻如此强调:你是否算过自己的头发数量?因为鸽界参与比赛,想得胜利的饲鸽人士,如同我们的头发数量一般多。这项譬喻,让我们有所警惕。因为想要比赛得胜的人,如同过江之鲫,实在为数众多。
通常饲鸽行事,首先建立适当的鸽舍环境,然后引进优良种鸽,作育各季选手鸽群,给予管理、训练,参加比赛。这些一连串、生生不息的辛勤劳动,才能有所收获,也是恒久以来,饲鸽、竞翔家的基本步骤。
种鸽和选手鸽的饲育方式,有时并不一致。假如不是自己长年培育,单从外界或别人的鸽舍所引进,是不能让它参加每天的舍外飞翔。因此必须附带设置比较宽裕、能够在有限空间,做些健身、飞翔或接受阳光、雨露的理想场所,我们通称为“运动场”,它是连接巢房(种鸽鸽舍)的。
种鸽饲管至关重要,甚至它可以直接决定一个鸽舍的存亡
通常每年的春秋两季,为要参加比赛,作育幼鸽,以(中国台湾)北部地区来说,二月到四月,十月到十二月,是选手鸽的重要作育时期。通常在前年秋季,作育翌年春秋大赛,当年的春季产生当年秋季的选手鸽群。因此我们所有的种鸽,在上述配对期间,移进繁殖鸽舍,参加配对作育幼鸽外,其他月份,应该把所有的种鸽分离饲育,保持高度的体能健康,通常称为“隔离”行动。
一般饲鸽人士,往往把种鸽年龄,去和人们的岁数做个对数比照。通常出生后满一年的鸽子,相当于人们的十八岁左右,以后每增加一年,也就等于人们增加5岁,依此类推,非常有趣。如果为了容易计算,我们不难把这些年龄,改成比较容易记忆的整数,可得如下对照年表:
1.(鸽子年龄)(满) : (一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七年)
2.(人的岁数)(约) : (20岁)(25岁)(30岁)(35岁)(40岁)(45岁)(50岁)
从上述的有趣对照表,我们可以明白,种鸽适合繁殖、作育幼鸽的年龄是,出生后二到七年,相当于人们的20到50岁左右,这是依照理论所订定的原理原则。但在实际的饲鸽经验,应该视种鸽的健康条件,才能作合理的结论。
在上列对表中,所出示的,应该是对于逐年繁重的多关或资格比赛苛刻条件下,作育耐于多关、体能健壮、飞翔速度高超的潠手鸽群的基本因素而言,通常由于种鸽本身的健康及长寿条件,应该有所例外。
依照笔者长年的与赛经验,涌常出生后满“二岁到八岁”的种鸽,所作育的选手鸽,较能耐于多关、恶劣气候或是高超快速飞翔的比赛条件,这是无可讳言的。因为出生后才满一年或参加比赛刚刚结束的鸽子,如果要保.留充任种鸽,必须分离一年,培育体能健康。参加比赛后的鸽子,充分休息一年彷,才能作育令人满意的下一代。
种鸽在公、母隔离期间,除了每年两次次的作育(配对)以及“六到八月”的全身换羽期间外,应该在喂养饲料的安排上,予以变更,以收宏效。但是饲料的变更及分量之加减,应该比照鸽子的本身条件以及天候因素,酌量安排,此事见仁见智,很难有绝对准确的数字因素。
通常种鸽的主要饲料有五:1.大麦(燕麦)[三]2.玉米[二]3.豌豆[一]4.稻谷[三]5.火麻仁[一]。饲料名称下面的“数字”,表示每十台斤中,所占的理想分配“混合”数量(按台斤计算) 。
其它的副食饲料有六:1.高梁[二]2.糙米[二]3,油菜种子[一]4.菜头子(萝卜种子)[二]5.胡麻(芝麻)[一]6.西多种子(Sheed)(西欧人士喂养“金丝雀”所用,类似我国中药的“火麻仁”类的高度含油脂饲料)[二]。
随着不同时期的来临,种鸽的饲料配比要适当的进行更换
上述饲料的分配比率,亦系每十台斤里所含的台斤数量。但如果和主要饲料(通称主食)一起喂食的时候,这些“副食”的混合比率应该是“主食”的半数或1/3的数量才算合理。这些“副食”饲料有时候可以喂食,有时不予喂食也无伤大雅,但上述五类主要饲料,是不可欠缺的基本食粮。
种鸽分离期间,为了避免早日发情,通常仅予喂食“稻谷”或“大麦”即可。但在进行换羽(指全身换羽)期间,为促进营养补给,必须减半喂食“玉米”、“豌豆”或“火麻仁”饲料。更在配对作育幼鸽期间,除了上述主食(五项)全额喂食外,也可以加进副食全项(六项)或将这六项减半混入“主食”饲育,促使所作育选手鸽的体能健康及发育,但也要依靠气候因素和实际需要,予以适当加减。例如幼鸽作育期间,有些人大多把“豌豆”从一台斤的比例,提高为三台斤,也是非常合理的弹性办法。但整年间,不论分离、换羽以及育雏期间,对于红土、食盐或其他矿物质饲料,是不能欠缺的,必须充分给予。
其他行事,最重要的保健及管理,应该是每年定时、定期的驱虫及防疫,这是不可欠缺的重要课程。通常种鸽在每次分离前,必须做好防疫及驱虫。尤其在配对前半个月,也应该重复完成驱虫及防疫事项,以免直接影响所作育的幼鸽以及选手鸽的体能健康。更在进行换羽前半个月,也必须全面施行种鸽的防疫及驱虫,因此每年至少必须反复做到三到四次的防疫及驱虫措施,如此才能合乎标准。如此才可以维护种鸽的体能健康,延年益寿。
近年来,由于“医学”的高度进展,被称影响种鸽及选手鸽群的体能健康、比赛成绩的传染病症,也日渐增加。从平时的体内虫患,例如:由于饮水、红土,青菜域喂食饲料中,普遍容易得来的①蛔鎺、②钩铀、③三鞭虫、④毛滴虫.还有令养鸽家谈病色变的⑤巴拉美哥病症(ParemyXoVirus)(通称为“歪头病”或“软脚病”),以及影响呼吸器官的致死病症⑥美哥拉玛(MyCOPlaSma)等,不胜枚举。这些可怕疾病随时可能产生,假如没有预先做好防疫或驱虫措施,一旦病况发作,也就措手不及了。
种鸽的疾病防治工作一刻也不能松缓
比如说“沙门氏菌” (Salmonella),(也就是相当于“歪头病”或“软脚病”,由于上述“巴拉米哥”病菌在作祟) 。有时候会在一天之内,导致所有的种鸽以及选手鸽群,走上死亡或“破功”之路。这些病菌.如同“美哥拉玛”一样,更可使孵育中(在蛋壳中)的幼鸽“胎死蛋中”,成为“英雄无用武之地”,恐怖。不但如此,通常在幼鸽及年轻的选手鸽群,常患的小疾病,例如“鸽痘”、“白喉”或是“翼病”、“粘膜炎”(Catarrh)(通常由于消化不良所引起的肠胃病) ,有时候也是由于种鸽的体能健康欠佳,产生了虚弱的幼鸽或选手鸽群,互因互果,成为赛绩失利的原凶。难怪近代医学人士大力主张:“比赛成绩优异的鸽子,除了具有优秀的血统外,也就是抗病能力高强的鸽系”。
养鸽之道,在精不在多,尤其对于种鸽的引进及保健、管理,也不能忽视。高度体能健康,管理的种鸽,才能作育成绩优良的幼鸽以及选手鸽群。使我们饲鸽人士,在竞争激烈的比赛过程中,收取良好的绩效,把无谓的损失降到最低。这些因应措施及步骤,是提高鸽质水平的基本条件,我们应予以重视。
管理妥善,体能健康的优良种鸽,是我们饲鸽家无价之宝,假如保养得当,都可活用到出生后十五到二十年左右,这是无可置疑的。俗语说:“生命稍纵即逝,何其珍贵”,在种鸽的保健及管理过程中,我们应能充分体会此言的真谛。
首页 > > 正文
种鸽饲管的注意事项
2009-11-14 09:02:29 人气:
评论: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