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鴿的無形殺手-黴菌毒素
来源:互联网 圖文:洪義夫獸醫師
赭麴毒素
溫度在4°C ~30°C,含水量17%以上的飼料如玉米、大麥、小麥、花生、燕麥、米、黃豆等最容易發生。赭麴毒素主要作用是抑制分解肝醣為磷酸化肝醣,並直接影響到參賽鴿的飛翔力和持翔力,是斷送參賽奪標的隱形殺手。在解剖檢視明顯可見到肝臟腫脹:肝臟、腎臟、腺胃、筋胃(腱)有出血現象。
黃黴毒素
溫度在12°C ~42°C,含水分在13%~18%最易產生。與黃麴毒素相類似,容易產生的飼料是玉米、小麥、大麥、米。主要作用是降低DNA及RNA合成聚合酵素之作用。引起肝臟疾病及免疫系統功能,信鴿一旦感染會產生食慾低落、生長停滯、下痢、倦飛。解剖檢視肝臟出血,且肝臟、腎臟有壞死現象。
新月毒素
溫度在8°C~25°C,含水分20%以上的飼料如玉米、小麥、大麥、燕麥較易產生,這類毒素主要是影響淋巴球的功能,並會造成免疫系統功能的不健全,抑制蛋白質合成,也會破壞神經系統,鴿子最容易發生的部位是嗉囊。
F-2毒素
溫度在12°C ~25°C,含水量15~16%的飼料如玉米、小麥、大麥、燕麥等較易產生。此毒素最常響繁殖功能。
如何辨識飼料是否受污染
在你使用或要購買飼料時,要仔細檢視飼料原料有無粉末混雜或有否黴菌之菌絲蜘蛛網狀物的纏結變成塊狀,同時也要檢視自己的飼料貯存桶或飼料是否因長期疏於清理而殘留一些飼料或粉末於桶底及角落。雖然有時外表檢視不出,然而你的愛鴿會有拒吃的現象(有輕度異味)等,都是辨識的最佳方法。比較嚴重的穀物甚至還會發熱現象,致使飼料原料的光亮色澤變為暗褐色。
攝取到黴菌毒素飼料時
當你的愛鴿攝食含有黴菌或黴菌毒素後,首先要認識的是這些被黴菌寄生的飼料會降低“維生素、氯基酸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於是降低了飼料原料的“營養價值”,並且會使鴿子產生營養吸收不良及不被利用。這乃是因為毒素引起減少了鴿子體內分泌消化酵素的數量。致使消化及吸收能力降低。這不只是生長緩慢,更會造成你“日夜期待”的比賽鴿形成“倦飛”動作。另外更值得一提的是,當鴿子(含種鴿、參賽鴿)因主人的失察而吃進有“黴菌毒素”的飼料,造成鴿體內免疫系統的“移形抗體”以及“接種疫苗”來保持鴿體健康的免疫系統完全被破壞。同時也降低聚合抗體導致異嗜細胞失去吞噬細菌的能力,以致處理血液裡的外來異物的功能不正常,嚴重影響比賽鴿對疾病的抵抗力。
清除與破壞黴菌毒素
台灣地理位置處於亞熱帶區域,全年高溫多濕是最適合各種黴菌的繁殖叢生。而用於信鴿的飼料來源除了本產外,從國外進口也很多。由於飼料在產地農民保存條件及至輸送過程的變化和受到機械搬運造成穀粒破損,同時在溫度高與濕度高低變化影響造成黴菌繁殖的有利條件。為了防止與避免我們的愛鴿受到侵害與損失,在此提供一些預防黴菌毒素污染的方法:
1.選擇飽滿和完全沒有損粒的飼料。
2.防止黴昧,飼料貯存桶、飼料槽隨 時保持乾淨、不受粉塵、灰塵、受潮等的污染。
3.飼料貯存桶應置於通風涼爽的處所,避免日光照射產生溫度高低過大的差異。
4.飼料使用期限不要太長以5~7天為宜。購買飼料以少量多次購買為好。
5.每日飼餵鴿子之前要仔細檢視飼料原料的外觀與味道。
6.飼餵量要適當,飼料槽不要有殘剩飼料,免受潮產生黴菌。
7.對己污染黴菌毒素的飼料建議全部丟棄不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