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鸽用身体告诉你,训放要讲一个“度”。
俗话说“三分靠配种,七分靠训养”,想要自己的爱鸽在比赛上出好成绩,训放是赛前准备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说,训放的效果直接关乎到爱鸽在比赛前水平是否能有大幅度提高。
所以不少鸽友为了爱鸽能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频繁对爱鸽进行训放,要知道训放频率高非常容易弄巧成拙哦,不要因为自己的急功近利而让原本能出好成绩的爱鸽输在起跑线上。
训养训养,是“训放”和“饲养”相结合。
“养”是一个漫长又艰苦的过程,出效果还缓慢。但饲养是基础,想要爱鸽飞得快,必须底子(身体基础)好。所以平时在喂养鸽子的时候要注意饲料的搭配,训放期间为了更好地恢复鸽子的体力,还要增加玉米的比重。
当然,今天老师主要还是给大家说一下“训”的问题。
所谓“训放”,并不是简单把鸽子拉出去一放了之,更不能不管距离远近随意训放。训放是有目的的,所以要讲究方法,好的训放事半功倍,错误的训放事倍功半。
比如现在是春季,随着气温渐渐回升,春季的训放和秋季大有不同。因为经过一个冬天的休养生息,头几次训放,目的应该是为了把爱鸽“放醒”,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速度。
同时鸽友要留意爱鸽是否有“放怕”的抵触情绪,鸽友可以根据当地的天气变化,选择一个晴朗的日子进行“初放”。先将鸽笼放在空旷的训放点,让鸽子们休息半个小时,然后再开笼放飞。这时如果你发现爱鸽们都是一涌而出,迫不及待地飞向蓝天,那爱鸽们就被“放醒”了。
然后鸽友可以循序渐进地把距离拉大,沿着赛放线远近交替进行,最大可能地减少爱鸽的训放盲区。
放飞期间,鸽主一定要注意观察爱鸽的归巢状态,如果归来的爱鸽老是躲着你,可能是放怕了,也可能是放到位了,这时候鸽主应停放这类鸽子,让它们休息休息。
有时候爱鸽的行为会引起误会,但身体表现出的状态是不会骗人的。
鸽主如果扒开鸽子腹部,发现其肌肉呈白色,并且还有皮屑附在上面,那这样的爱鸽就是训练少了,还需要加大它的训放力度。
如果发现腹部呈现紫色,眼睛无神,表明这羽鸽子已经疲惫不堪,肝脏还有问题,这样的爱鸽就需要让其休息,严重的甚至要借助药物来让它恢复。
如果鸽主发现爱鸽肌肉丰满没有皮屑,但肌肉较硬,龙骨上的血点呈暗红色,羽翼上没有油斑出现,眼睛虽不湿润但无神。这样的鸽子是训放“饱和”了,如果这时候拿去比赛,很容易迷飞。
要是鸽主发现,爱鸽的肌肉呈肉色或者粉红色,没有皮屑,肌肉上的毛细血管清晰可见,龙骨上有红色的斑点,主羽翼前端有油斑,眼睛有神又明亮,羽毛轻滑而不飘,腹部微湿,这就是鸽子最好的状态。